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小题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5分)
【小题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大意对即可,要结合诗句分析,每个字2分,语句通畅加1分。)
【小题2】(5分)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3分)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分)(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赏析某字的妙处一般答题步骤为:(1)解释改字在句中的意思;(2)解释改字所在句子的意思;(3)点明手法及效果。(4)说明该句传达的感情。本题中还要结合注释内容理解诗歌的感情。作者被贬,断字写出与家人失去联系精神上的煎熬。复字,写出经冬历春诗人度日如年的痛苦。耐人寻味。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时对感情的进一步考查,作者贬居岭外,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思念变为担忧,思之切,变为思之怯,更真实和触目感人,要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赏析。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①②题,共7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①本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朋友魏二时的情景(1分),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对朋友的眷恋,或朋友间的离情之苦)和想象离别后的凄凉(2分)。
②首句叙写江楼饯别和次句描写秋风秋雨入舟,都是写实;或(前两句实写离别时的事和景)(2分);后两句为友人虚构了孤月高悬难入眠、猿声悲鸣入梦境的典型的羁旅孤寂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将惆怅的别情渲染到极致。(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屈原的《湘君》,完成1、2题。
湘君
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逭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浚,隐思君兮陫侧。
桂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1.分析《湘君》和《湘夫人》中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和《湘君》中都写到了反常的现象,请从本诗中找出这类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二人均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湘君》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湘夫人》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
2.本诗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以“到水中去采薜荔,到树梢上去采芙蓉”这种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作比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总结自己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已,强调爱而不见的事与愿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少年行?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自然本色。
小题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小题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起了衬托的作用(1分)。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
2分)。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小题2:托物言志或借物言情,(1分)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1分)“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2分)。“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2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
2.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