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07:44:4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跳”这个词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
(2)上阕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令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世界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丽。(意对即可)
2.下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诗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纳兰性德      清
尘满疏帘①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②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③。
【注释】
①疏帘:编织稀疏的竹制的窗帘。
②忽傍句:犀奁,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翠翘,即翡翠翘头。
③画桥:饰有彩绘的桥。
【小题1】请指出”青衫泪“此典故出处。(2分)
【小题2】请分析此词的抒情方式及其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琵琶行》
【小题2】一:直接抒情,“惟有恨,转无聊。”二:间接抒情,A 用典抒怀  B 借景抒情(以乐衬悲“可怜宵” “画桥”;以悲衬悲”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


本题解析:
【小题1】针对文学常识复习: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作年未详。词序云:“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可知十月初五日是为其亡妻卢氏之生日。自然这又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以寄哀思。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上片写室内,写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致使通宵不眠,清泪偷弹。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朝”,同样的“画桥”,但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之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渔人,此指船夫。②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0.在全诗中,诗歌意象呈现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
答:                             ?
1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色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
答:               ?              


参考答案:10.开始写杨柳渡头送别,行客已稀,境地凄清,充满伤感。继而写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基调顿时明快起来。
11.一是用春色比喻相思具有以美景写别绪,把别绪写得优美无比的好处;二是用大江南北盎然的春色点出了对朋友的友情无处不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
(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3)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4)青青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6)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7)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而》)


参考答案:
⑴夙兴夜寐;⑵杨柳依依;⑶哀民生之多艰;⑷悠悠我心;⑸久在樊笼里;⑹俯察品类之盛;⑺放浪形骸之外;⑻思而不学则殆。(5分,任选5句答题,错、漏、多一字该句不给分,多答者按所答前五句评分。)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