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07-03 07:47:13 【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道南即讲拱俟辍:停止
B.减免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 报 :回复
C.帝不视朝久,皆先任莅:到
D.傍湖舟无所泊,多没覆:覆灭,破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太子改容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
B.三辞不允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先面谢莅任与尔三矢,尔其勿望父之志
D.且询疏从进生,亦我欲也
小题3: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2分)
A.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B.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C.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D.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①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②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2)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肆意辱骂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覆:倾覆,翻沉
小题1:A.介词,因;B.连词,却;C .副词,才 / 副词,于是;D.“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人/事/物等”
小题1: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2分)
小题1: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在东宫轮值讲读。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有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都没有批复。不久建议追谥建文朝代的忠臣。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道南建议不收纳。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不了实行。他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过了很久才入朝。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到任。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
织造宦官刘成死去,派遣他的同伙吕贵前往护送灵柩,吕贵指使坏人留住自己任督造。宫中下旨意同意了,命令起草赦命,道南和方从哲据理力争,并且询问奏疏是从哪来的,请求永远杜绝内部指定,不听。潘阳本来没有商业税,宦官当了税使,宦官就在湖口设置关卡征收。吴道南尽力说明沿湖船舶没有地方停泊,大多翻沉了,建议撤除关卡不要征税,也不采纳。
吴道南辅助大政不盲从,在当时很有声望。丙辰年,和礼部尚书刘楚先在一起主持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使沈季文的儿子,目不知书,却贿赂礼部的官吏,跟同乡赵鸣阳的号舍相连。他的首场七篇文章,除抄自书坊刻印的以外,都出自赵鸣阳的手笔。发榜了,沈同和和赵鸣阳都考上了,京城里因此大闹起来。吴道南等多次检举,皇帝下命令复试。沈同和一整天才写一个字。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到极边远有瘴气的地区,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这之前,汤宝尹科场案件,实际上是吴道南揭发的,因此他们一伙嫉视吴道南。御史李嵩、周师旦就联合上奏章弹劾他,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尤其出力。吴道南不能忍受,进言:“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肆口辱骂的。臣使国家遭受侮辱极其严重,请立刻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也诋毁吴道南。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上他的继母的讣告到来,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闲居二年后死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为村里所诬,一年三输公调,求辄与之。有人尝认其所着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元嘉初,征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镇江陵,并遣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修民礼。人或讥焉。凝之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巢、许称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喂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五年,卒,时年五十九。(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1.下列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其德行 重:看重。
B.并遣使问 存:保全。
C.一旦携妻子江湖 泛:渡、游。
D.登高岭,人迹 绝:断绝。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闻道也固先乎吾
? 非力不食
B. 村里所诬
?如姬公子泣
C. 仆着已败
?宋何罪
D. 此人后田中得失屐
?人之欲有甚于生
3.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说明刘凝之有“慷慨大度”的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①推家财与弟及兄子
②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③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④征为秘书郎,不就
⑤将钱至市门,观有饥色者,悉分与之
⑥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凝之羡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一心向往山林,把家财全分给兄弟及侄子们,在野外立屋居住,自食其力。
B.妻子与刘凝之志同道合,把带来的陪嫁财产全分给亲朋好友,与凝之共度贫寒清苦之日。
C.临川王刘义庆、衡阳王刘义季镇守江陵时,一起派遣使者慰问刘凝之,刘凝之一一回书答谢。
D.荆州某年粮食歉收,刘义季担心刘凝之可能会饿死,便赠给他十万钱,刘凝之全部分给挨饿的人。
5.翻译下列各句。
(1)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妻子皆从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A
4、B
5、(1)妻子也能够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2)所得财物除了应付日用以外,总是把剩余的施舍给别人。
(3)妻子儿女们都依从他的志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选自《梁惠王下》)
  [注]①运:转。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认为攻打燕国轻易取胜是天意如此。
B.齐宣王询问孟子该不该占领燕国,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毫无主见。
C.孟子间接否认攻打燕国取胜是天意。
D.孟子认为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2)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与孟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阐述。
 齐宣王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齐宣王认为:战争足为了占领.占领就是胜利。
   孟子认为:战争是为了救民于水火,得民心者才能获得胜利。(或:统治者有广施仁政,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取得战争的胜利。)(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数武①,闻丛薪错楚②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③。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数武:没有多远。②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③从谏也如转圜: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青亦——渺:无影无踪
B.辄中规矩——规矩:要求
C.饲以美饵,而纵之——祝:祷告
D.朱点俨然——俨然:宛然;仿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与二青无少异,名之小青——与交首吐舌
B.东郡某甲,弄蛇为业——勿扰行人,犯天谴
C.小侣所荐耶——且怒仇焉者
D.恋恋有故人之意——蛇人祝小青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很是着急,但又因为以往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所以他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最后果然不出所料。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并叮嘱它们从此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两条蛇听从了劝告,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B
4.D
5.(1)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
  (2)唯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 题。
?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日:“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 (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 报:答复
B .多惠政,赐金带之? 宠:重用
C .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 .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 .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 .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 .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C
4.(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袆。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