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07:53:09 【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以文,我以礼? 约:约束。? ?为之不厌? 抑:不过
B.楚狂接舆歌而孔子? 过:经过? ? 之从政者而 ?殆:危险
C.也,人皆仰之?更:改变,改正?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D.克己礼为仁? 复:回复,返回。? ?天下仁焉? ?归:回到,回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信:使……守信用
B.知之为取,政之宝也——与:给予
C.上度则六亲固——服:服从
D.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将:扶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②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③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④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⑤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⑥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与鲍叔牙交情深厚。两人一起做生意,分财分利的时候,因为管仲贫困,鲍叔牙常常多分一些给他。
B.公子纠败,管仲没有为之死,而受囚受辱的原因是功名没有显于天下,自己的政治抱负没能实现。
C.管仲巧妙地处理君臣关系,灵活有节地施政,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
D.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而孔子却看不起他,认为管仲应劝勉齐桓公称王而非称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1)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认为我不才,(他)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运。
  (2)鲍叔不认为我不知羞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耻,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羞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二李马路》)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午破贼,不者比死  不:通“否”,否则
  B.颓石四面以击贼颓:坠落
  C.将军深履贼境 履:踩,陷
  D.事之济否,固在卿辈济:渡河成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①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①步骑鱼贯而前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①于是乱不能阵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嗣业作战身先士卒的一组是
  ①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②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③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
  ④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⑤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业应征到安西军时,很擅长用陌刀,高仙芝在讨伐勃律的时候,任命他和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
  B.高仙芝率兵深入到大食的境内,被敌军围困,后无援军,情况紧急,后因李嗣业奋力鏖战才得以脱险。
  C.与安禄山作战时,王师由于中计,军队阵脚大乱,李嗣业袒持长刀,杀了几十个人,使军队得以恢复阵势,最终取得胜利。
  D.李嗣业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作战,后因伤口迸发,流血过多而死,皇上赐谥号忠勇。
15.阅读下列材料,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3分)
译文:
(2)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3分)
译文:
(3)告诸往而知来者(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D 12、C 13、C ?14、C 15、(1)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2)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
(3)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本题解析:1、D(成功)
12、C(介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递进;A介词,均表目的,可译为“来、以便”;B介词,均表被动;D介词,可译为“在”,表时间)
13、C(②是高仙芝的命令;④只表现李嗣业作战英勇,没有表现“身先士卒”)14、C(不是与安禄山,是与李归仁作战时)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身高七尺,体力超过常人。应募到安西,军队中刚开始用陌刀,嗣业对此特别擅长,每次作战一定是先锋,所战之处都能取得胜利。高仙芝讨勃律,安排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担任左右陌刀将。当时吐番兵有十万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水,把树木扎在一起作为城外围的大城,用来阻塞朝廷的军队。高仙芝将军队偷偷地在夜里渡过信图河,下令说:“到明天中午(一定要)攻破敌人,否则你们都将死。”李嗣业冲上士升山,从四面坠落石头来打击敌人,又竖起大旗抢先进攻敌人,走在危险的地方,各将都跟从他。击着鼓驱赶着敌人直到勃律,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平定了那里。朝廷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号称“神通大将”。
当初,高仙芝特意用计谋袭击攻取石,他的儿子逃了出去,把这事告诉了大食,大食联合各部落派兵攻取了四镇。高仙芝率领兵士二万人深入敌境,被大食打败,死伤士卒几千人,事情危急,李嗣业献计说:“将军深陷敌人境内,没有后援部队,而且大食乘胜势,各少数民族部落擅长打仗,我和将军都上前战死,还有谁来向朝廷报告呢?不如守住白石岭,以此作为以后的打算。”高仙芝说:“我刚收拢剩余的部队,明天再战。”李嗣业说:“大势已过去了,不可坐等变成肉酱。”立即就驰马去守白石岭,道路很狭窄,人马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地连接着前进。恰逢拔汗那回来的兵卒,随军物质堵塞了道路,军士不可纵马驰骋,嗣业担心追兵追到,手拿兵器奋力拼杀,人马被杀死击倒了有几十上百人,敌人吓得逃跑了,高仙芝才得以回来。向朝廷上表给李嗣业请功,进迁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当初讨伐勃律的时候,道路狭窄,有块大石头阻塞了路口,李嗣业用脚踢了一下,就变成了高深的大沟,知道的人认为是由于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
天宝十二年,加升为骠骑大将军,进入朝廷,唐玄宗赐酒给他,他醉后起舞,玄宗宠爱他,赏赐彩百、金皿五十件,钱十万,说:“给他作解酒的工具。”
安禄山^造**,唐肃宗率军追击他们,诏书到达嗣业处,李嗣业马上率领军队出发,和各位将领割破手腕发誓说:“所经过的郡县,一点都不许侵犯。”至凤翔,上前拜见皇上,皇上高兴地说:“现在你到了,比几万士兵都要好。事情能否成功,就看你们的了。”于是下诏书让他和郭子仪、仆固怀恩成掎角之势。嗣业常常作先锋官,敌人碰上了他,大都大败而归。广平王收复长安时,李嗣业统领前军,在香积祠北面与敌对阵。贼头目李归仁拥精锐部队与他们博击,王师用箭射击并追逐他们,还未到达敌营,敌人大队人马冲出,遮蔽了追击的部队,回转头来攻击朝廷的军队,这时候军队的阵脚大乱,嗣业对郭子仪说:“今天不拚死以博得活路,就会全军覆没了。”马上露出膀子,拿起长刀,大喊着冲出阵去,杀了几十个人,军队的阵势又恢复整齐,用二千士兵用陌刀、长柯斧在前面开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李归仁躲在兵营左侧,察看军情,大王分回族精兵袭击他的伏兵,李嗣业从敌人背后出兵合围他们,从中午直战到太阳偏西,斩敌立万人。敌人向东边逃跑,于是平定了长安。
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的时候,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李嗣业身披铠甲,多次奋战,为各将领之首。被流箭射中,睡在营帐之中,刚刚治愈,忽然听到金鼓大震,知道是与敌人作战,大喊一声,创口迸发,流血多达几升,死去。赐谥号忠勇,赠号武威郡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敢与视——忤:逆。
B.秦王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C.愿足下虑之——更:更加。
D.臣左手其袖——把:抓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