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题组(一)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鸟倦飞而知还。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题组(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参考答案:题组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云无心以出岫\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题组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
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
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
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
⑨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
参考答案:③⑤⑥①⑨⑦④⑧②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属于无语境式排序题。解题时必须先分析这些语句主要讲述了什么,哪些语句是总写,哪些是分写,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然后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按照总分或分总的关系排列。本题标志非常明显,比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再比如“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出现,都为我们解题指明了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不能改换的一句是
[? ]
A.“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不行。你可得再仔细琢磨琢磨。(换为“坐享其成”)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换为“忍气吞声”)
C.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垮了身子骨啊。”(换为“彻夜难眠”)
D.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那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呀。(换为“出类拔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如果”开头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随意污染它,那么小溪也会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
?
参考答案: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它,那么泥土也会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送上一缕稻麦的清香。
本题解析:注意要求是:以“如果”开头自选话题。因此,最好不要以原来的话题为话题,最好重新选择新的话题更容易操作一些。从修辞上来说,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句子结构上来说,应该是“如果……那么……”的句式。从逻辑上来说,注意表达一种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意思。
点评:先要分析、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葫芦”。若是续后句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本题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______。______。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______。______。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______。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①⑤②
C.①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⑤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