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正文从略:
1.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终岁不闻丝竹声。
2.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3.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1.D
2.B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楼 碧天 芳草 天涯 落花 杜鹃
2.花木消长,时序推移,羁旅外乡已经很久了,该是回家的时节了。用具体的物象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深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名。?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3分)
(2)该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初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①嗾(sǒu):教唆人做坏事的人
1.古人诗文多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本诗也是如此吗?请就本诗的前两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的结尾引入“春色”,有何用意呢?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本诗开头两句选取“山明水净”、树花“初浅黄”等景物进行描写,渲染出了一幅秋高气爽而又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秋天景象,诗人写“秋”一反悲凉寂寞之情,表现出了诗人昂扬乐观的态度和高雅闲淡的情韵。(意对即可)
2.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衬出诗歌的意旨(答“拟人”亦可),即秋天可以使人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小题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意思是无赖小人得之封侯,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隐居江边。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愤懑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此题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从前三句看到诗人追忆军旅生活,表达了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一个设问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这两句诗更是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和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