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宁、四川和西藏交界处,有七十九族藏民,其中一半以上归属西宁,西宁率先采用了千百户制度。 B.千百户制度中,所有官吏职级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官吏人户的多少决定的,但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 C.千百户制度在管理上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最高的土官是千户,最低的是小头目或十家长,下级要服从上级。 D.小头目或十家长虽然属于管理者,但在许多方面没有权威,几乎等同于平人,尤其在量刑时,常常与平人相提并论。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的内容是勘定界址,划分归属,而不是千百户制度。
点评: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重要概念”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然后将获得的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对,从而找到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B不是所有的官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底层的官吏,如散百长不按照管理人户的多少,“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
点评:信息的筛选一般它两步走:一是筛选,二是整合。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取舍,选取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整合是对筛选出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转换的过程。后者一般用在主观题中。
小题3:试题分析:D千百户不是“立法者”,只是执法者。《番例》不是立法的依据,是调处诉讼的依据。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的一般要领是:抓住文句或的语段主旨意思;领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找出题干中提出问题的方式;搜索文句中的信息;思考并分析选择肢,有无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缺漏信息、用语绝对等毛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稿,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搞起死回生。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意对即可)
3.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身后感情。(意对即可)
4.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刘姥姥。(《红楼梦》)
B.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使人们透过悲剧,从
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哈姆雷特》)
C.阿娜斯塔奇向父亲要钱,往往用撒娇哄骗的办法,但斐纳则用勒索的方法。(《高老头》)
D.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加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E、觉新深爱着梅表妹,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决定了李家小姐瑞钰作为自己的妻子,最后在觉慧的支持下,反抗并逃婚成功。(《家》)
参考答案:CE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到大自然去
(荷兰)林湄
荷兰虽然没有山脉,但面向大海,还有河流、湖泊、树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看那春天碧绿的草地、千姿百态的花朵以及墙缝、石隙、农地里破绽而出的种种绿盈,便想到“复活”的力量和意义;夏天躺在人烟稀少的北海岸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听浪涛细雨,看海鸟飞翔,无喧的心境顿像大海一样的坦然和空旷;秋天漫步于林间小道,观看树叶色彩的变化和飘飞落叶,不禁唏嘘地感叹——落叶啊,你是飘是落还是虚无?当冬天第一场雪花出现窗前的时候,仿佛听到时间的脚步声,它悠然,稳重又毫不留情,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可见,意会自然不一定要面对“宏伟壮丽”“磅礴气势”,或是奇特的风景,关键是你要融入自然界,了解自然,与其往来和交谈,否则,大自然就像我的童年的想法一样,不过是上山砍柴、下海打鱼的地方,包含贫穷无奈的意思。
我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情韵是在欧洲。假如心境开朗时走进大自然,那么,风的潇洒、山的稳重、水的柔情、根的力量、叶的纯粹、花的妩媚、草的活力、石的神奇……清晨的光、黄昏的色、花蕾的萌动、树叶的摇曳、鸟鸣、水流……皆是生命的搏动、井然有序的图景,难怪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过着恬淡孤寂的日子,在寄情山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胸襟释然、超然达观,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然而,最能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处于迷惑、空虚哀伤时, 或遭难后接触大自然,这时,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渐渐地,你在它的宽阔浩淼、简朴无饰、悠然自在的景象里,将捕捉到人生“渺小”“脆弱”的意念;在“动而中律”的金石丝竹神态里,意会到生命的“短暂”‘虚无”,从而,能身处逆境能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人因有性情才活得又累又苦。常言道“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所以,古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面对自然、发现了自然的道德观念和人的本原后,便将回归自然当作解脱人一生烦恼的最好办法。可见,人只有在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才能让生命和自然进行真正的交流和默会,并借此悟道。
然而,人毕竟是人,有社会有历史有文化,即使能将大自然“虚空幻相”的灵性装进脑里,也会因心墙不牢固而今守住一时的灵气扑扑飞逝……可不是吗,陈子昂和李白借投身山水获得的愉悦来缓解生存的痛苦和不安,然而,因眷恋追求不朽功名的愿望,依然无法达到“神超形越”的人生境界。王维因宰相张九龄事故,受李林甫的打击被贬,退出官场后寄情山水,晚期诗中注重自然,后期更有“空、有、中”的禅宗意境,然而,此“无心、无目的、无意识”之态,不过是一种理想和愿望、因为他表面“万事不关心”,实际上仍然很关心世事,唯“自顾无长策”而已。也就是说,王维客观上并没有消减自身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问题,不算达到一种高度或境界。
可想而知,观赏风景的最高范畴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然而,要达到这种美好的实际景象,比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要困难得多,需要不断自我体验、自我破碎、自我升华……所以,每当我到大自然中去,面对宏伟壮观的大海、峡谷、悬崖峭壁、茫茫雪原;或在细雨中的碧树红花、山地的鸟兽、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时……无论是图腾的膜拜,还是获得愉目娱神的感悟,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将审美感受带到实践中去,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的写照,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选自((2006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怎么理解“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小题2:“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3: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小题4:有人说“生活在当前知识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过大的我们应该多学古人到大自然去,去真切地体悟自然、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科学地利用自然,因为这是人们一种生存本能的精神需求,也是社会之发展趋势”。对此看法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句话是指落叶掩埋在雪地上,残留下昔日生命的痕迹,预示一轮生命的结束。(3分)
小题1: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愿景,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1:历史文人告诉我们:观赏风景时要做到身心与自然完全和谐,将审美感受带到大自然中去实践,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从而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8分)
小题1:赞同:在今夭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确实需要像古人陈子昂、李白、王维等那样暂且忘记红尘,让繁劳工作之余的我们利用节假日等暂且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体悟自然,和大自然心神合一,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为后来更好的投人工作养精蓄锐,也可以说“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暂且的回归自然也促进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
不赞同:大自然是无生命的,人类可以在繁忙的生活里争分夺秒地找到空闲调剂自己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必要劳命伤财去为走进自然而奔波。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不要依赖自然界。(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以采用“化大为小”之“减”法。审读此题发现此句关键字是“历史”,那么落叶的历史就是那预示生命终结的枯叶,全句;则指“落叶掩埋在雪地上,残留下昔日生命的痕迹”。
小题1:此题就是将句子含义和修辞手法、作品内容综合起来考查。
小题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
小题1:此题为开放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但是又把文章内容和当前的和谐主旋律挂钩,可谓是“一石三鸟”。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