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理解、分析文言句段》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2019-07-03 08:21:1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③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1.下面加粗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言直则者见矣——枉,邪曲
B.是其源而欲其水也——障,屏障
C.国之法若何——哭,哀悼
D.有说则可,无则死——说,道理
2.下面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贵士,其直言也/一言而士皆乐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一鼓士毕乘之
C.使人朝为草而国为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
D.每斮者以吾参二子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唉!士卒变坏竟然快到这个地步(“速”,快;“弊”,变坏;“一”,竟。)
  (2)这是轻贱自己想要得到的而看重自己所厌恶的,所要得到的又从何而来?(“欲”,想得到的;“轻”,轻贱;“贵”,崇尚,看重;“奚”,何,哪里。)
  (3)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后逃出去的人,充满监狱。我现在看见百姓都浩浩荡荡地向东边逃去,却不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安家落户。(“衣”,穿葛草麻衣;“满”,充满;“东”,向东;“走”,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翻译下面句子,并指明词类活用现象。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并指明特殊句式。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译文: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生、死”分别由形容词“活着的、死了的”活用为名词“生者、死者”。“丧(sāng)”为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2)译文:五亩的宅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蚕丝织的衣服了。(“树”名词做动词“种植”。)
2.(1)认真兴办学校教育,反复陈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身上背着东西头上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介词结构后置)
  (2)七十岁的老人能够穿丝绸衣服、吃上肉食,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宾语前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③且贰于楚也 
④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⑤肇锡余以嘉名 
⑥亦以明死生之大 
⑦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⑧以其无礼于晋 
⑨予羁縻不得还 
⑩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A.③④⑤⑧⑩/①②/⑥/⑦⑨
B.③④⑤⑧⑩/①②/⑥⑦/⑨
C.④⑤⑧⑩/①②③/⑥⑦/⑨
D.③④⑤⑧/①②⑩/⑥⑦/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具告以事。(省略句,“告”后省略了“之”)
B.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放在了“操”前)
C.若属皆且为所虏。(判断句,“为”意为“成为”)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与“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甚矣,汝之不惠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