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1)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2)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表明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本题解析:
小题1:徇:巡行示众
小题1: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小题1:“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小题1:(1)“谕”1分,“面从”1分,“黜”1分,“何以示天下”宾语前置句1分
(2)“狱”1分,“明”1分,“为”表被动1分,“可以”1分
附古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归顺的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整个洪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省所怙——依靠
B.汝来省吾,止一岁——留居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攻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客曰:“陡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盖井而观,腰舟而渡,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且其志乐为之,而吾何暇禁?”季子为余言,渡海对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曰: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节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魏禧,字冰叔,号勺庭,宁都人。与兄魏祥、弟魏礼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为最。明亡,绝意仕进。遂隐居翠微峰,讲学易堂,为“易堂九子”之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视勺庭为胜焉 视:看到
B.蹈不测之波 蹈:踏着、冒着
C.客有让余者曰 让:责备
D.兵变,阖而坐 阖:关门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人们不理解季子所为的一组是( )
①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②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③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
④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
⑤且其志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⑥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禧为其弟的“吾庐”写的居室记。文章叙议交错,转换自然,或状物写景,或叙事记人,意味无穷。
B.作者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并且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志趣。艰险的环境,能够锻炼人的才能。
C.本文交代了“吾庐”的得名与景物,而更多的则是写其弟为“求朋友,揽风土之变”的“冲危难,冒险阻”的经历。
D.作者认为其弟魏礼历险远游是做了他想做却没有能做的事,对其远游表示理解,并流露出赞赏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井而观,腰舟而渡,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1)离开亲戚朋友,独自一人,闲着没事,就到琼海去。
(2)有朋友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家中的人,家中人担忧害怕得流下了眼泪,而我却像平常一样谈笑,饮酒吃饭。
(3)盖上井盖才敢看井,腰用绳子系在船上才敢渡河,像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勉强使他到江湖去闯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故:旧交
B.时女弟适许王适:出嫁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辇:人力车
D.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滞留,久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3分)
①屡得升殿奏事?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注意“第、何以、质”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2)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他们)来,赏赐(他们)缗钱。(注意“素、引以入、赐(之)”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辇:用人拉的车,名词。但在这里用作动词,用车拉。《阿房宫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A项“故”易误解为“缘由”;B项“适”易误作“到”;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项“淹”易误作“浸泡”;较生的意义加点注解为降低难度,往往是对的。
小题2:A(①陈述李允正多次上殿奏事;⑤说他因病不能随从皇帝;排除BCD。③表明疏财;②④⑥表明其严毅。)
小题3:B项错,文中说“开封府上言……卒罢之。”A项见第一段内容;C项整合了全文信息,要一一落实;D项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第”译为宅第,“何以”译为为什么,“质”译为抵押,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2) 注意“素、引以入、赐(之)”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路。又命领他与钱若水同到洪德、怀安沿边各寨巡视管理边事,加官领诚州刺史。七月,免去两路的职务,又任为并代钤辖。钱若水常常巡视边防营寨,下诏代理统管州事。李允正升为四方馆使,代替马知节任鄜延部署、兼延州知州,改为客省使、定州知州兼镇定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心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有中人①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瘗②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取材于《宋史·忠义传》)
注:①中人:这里指宦官。②瘗(yi):埋葬。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开边隙——边:边境
B.传首四方——首:首先
C.不恤国计者——恤:担忧
D.于是亟诏纲人——亟:急忙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众脔而磔之
B.顷之,东具冠带出
C.四明李猷瘗之
D.特以国故,至为之死
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
B.传旨慰谕,众莫肯去——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
C.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
D.吾亦知公,安敢相迫——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无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纲的职务。
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参考答案:1.B
2.B
3.B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