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8:27:29 【

1、写作题  从下面任选一个话题。
  A.母亲的目光,月亮般光辉慈祥;亲友的目光,清澈如水;朋友的目光,坦率恳切。还有小猫、小狗、鸡、兔等动物的目光…… 你平时关注过各种目光吗?
  请以“目光”为话题,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B.与他人谈论是“对话”,与大自然交谈也是“对话”;阅读是“对话”,写作也是 “对话”,甚至与自己的内心交流也是一种“对话”……
  请以“对话”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拯救我们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4)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
(5)不低于800字?(6)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


参考答案:
请放手
高京
春天是属于桃花的季节,夏天是属于荷花的季节,秋天是属于菊花的季节,冬天是属于梅花的季节。可是对于这些美丽的天使,你是否选择了放手?对于一望无际的翠绿,你是否选择了放手?对于使用方便袋后带来的白色垃圾,你是否选择放手?
2008年5月12日,文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使无数生灵灭亡。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一片片废墟我们悲痛不已,悔恨当初的种种不应该。这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次警告。不要在过度砍伐树木,不要在过度捕杀生物……所以,请放手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放手对动物的捕杀……为自己,为后代保留一片翠绿。
二战期间,美国的核导弹无情的投向了日本的广岛,核导弹的破坏力和放射性伤害,致使广岛无一生物生还,留下没有再生能力的土壤。至今广岛的土地依然不能生长植物,更不适合生物繁殖。战争带来的后果要后几代人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又有谁能够负担得起?战争是残酷的,而战争遗留的生态问题更使人悲痛。所以,请放手对自己野心的放纵,为自己,为后代,保留一丝土地。
正是由于人们主观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海水离我们越来越近,土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荒漠离我们越来越近,生物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类,请放手,放开我们的贪欲,放弃我们一时的享乐,来关心,爱护我们的环境!
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触礁,8个油箱破裂,约10万立方米原油泻入海中。浮油在阿拉斯加海岸蔓延,导致300万只海鸥死亡,虽然其中50%的海域被清理,但只有10%的海域适合生物生存。而遭到破坏的地区估计10年后才能恢复。正是由于人类的不经意,不小心,使得大量生物灭亡。甚至其中还有可能包括世界上最后的一种生物。所以,请放手自己对环境不重视的心,放手自己的粗心大意。为自己,为后代保留一片纯净的海域。
为了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请放手对树木的乱砍滥伐;为了后代能看到种类繁多的生物,请放手对生物的无限制捕杀;为了地球的长期存在,请放手对环境的各式破坏……
环境的好坏全靠人类的保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环境。所以,请放手……
让我们行动起来
孙美玲
“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句《赤壁赋》顿时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感叹大自然之美景!
然而现在的环境看着却让人心痛:风,是有重量的;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透亮。因此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家园就这样毁掉,让我们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环境——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劝学》说得好:“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节约一双方便筷子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对白色污染说再见。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世界每天就会增加很多水,我们的环境就会增加一份活力!
森里是大自然的肺。众所周知人的肺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时刻为保护森林行动。我们要制止随意破坏森林的行为,争做合格的环境保护者。为大自然做出一点贡献,成为一位绿色天使。爱护一草一木,将之视为珍宝,用心去呵护,用爱去灌溉。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让自然拥有一个健康的肺!
湿地是大自然的肾。肾脏的功能更是无法替代: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同样也占据着大自然重要的一部分。湿地虽然面积小,但是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湿地。禁止人们乱开垦湿地,围湖造田。告诫人们不要只图眼前利益而酿成大祸。从我做起,保护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大海。举手投足间都要以保护环境为准则,共同保护地球之肾!
一个人的体内血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血液坏掉了,那么人也不可能活的太久。
海洋是地球的血液,它每天都在不停的循环运动着,所以我们要保证血液是新鲜的。当我们乘船在海上往来时,要注意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石油是否会泄漏等。让我们行动起来,互相监督,与大海保持“双赢”的态势,勿要污染海洋,学习有关保护海洋的常识,让鱼儿畅游于水中。
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寸地,每一棵树,每一滴水。不做对环境不利的事情,努力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合格公民。成为大自然的守护神。
环保,刻不容缓
马铭
天上的云哭了,是灰尘夺走它洁白的外衣,侵入她的身体;海里的水哭了,是工厂的废水污染他的肌肤,融入他的血液;山上的树哭了,是人类看中它的价值,伐走它的枝,干!
所以,近年来酸雨频频,水体负营养化,水土大量流失,频频发生泥石流滑坡……这些还不足以唤起我们的环保意识吗?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就让我们对自己说:让我们来拯救我们的环境吧!不要感伤一个人的力量多么微薄,积土成山的道理众所周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假如我们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那么就要随手关灯,关掉所有电源;假如我们在外用餐,那么就大胆的对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说“不”!;假如我们每次都能将手中的纸张合理完全的利用,那么森林中就会有一棵树减少了被砍伐的几率。至此,你还能说一个人的力量微薄吗?其实,拯救环境就这样简单。
既然要拯救环境,就不能空谈。只有付诸行动,我们才能得到大自然的恩惠!
冯玉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同样他也是杰出的保护环境的先行者。他曾经率领军队在北京南苑种植很多树,将片片绿荫留给当地的老百姓。因此也博得了“植树将军”的美名。而且,冯玉祥经常教育部下要爱护庄稼树木,要求他们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不要随意毁坏树林,破坏庄稼。并且用军规限制:“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株。”将军还没收了袁世凯在河南会县的几百亩土地,专门用来培育树苗。拨款雇佣100多个人植树造林,兴办林场,经常带领部署前去植树。冯玉祥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个人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水的循环使用,工人要减少污水,废气的排放,农民要杜绝有害农药的使用,科学家要考虑好新事物是否会污染环境在将新产品投诸生产,以此避免像使用塑料袋那样造成的后果,政府官员更应该从切实出发,不能盲目开发,盲目建筑。有时候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不一定就是好事……
拯救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本题解析:
环保类话题,对于考生来时,非常熟悉。如何写出新意,就有难度了。写作时要切口小,切不可贪大、求全,尽可能将身边事与社会热点融合起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
请以“心结”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心 结
何为心结?使人不悦之物也。有人不吐不快,打开了心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心灵的安宁;有的人却将它死守一生,整天郁郁寡欢,真枉来到世间走一遭!心结又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不将心结打开,重新拾起快乐的生活呢?
学会打开心结,别跟自己过不去。晋代文人陶潜开始总是不知该随心归隐,远离尘世,而是入仕为官,为父母妻儿带来富足的生活,结果深受其累。最后他终于释然,寄情于南山下灿烂的菊花海洋中。试想,如果他始终跟自己较劲,整天郁郁寡欢,无所作为,何来流芳百世的佳作,万世称赞的美名呢?反观我们自己,如果整天“沉湎”于自己的心结,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课下专心学习呢?终日恼于这、烦于那,你从何处寻觅进步的阶梯呢?
学会打开心结,别跟他人过不去,要与人为善。廉颇自恃战功赫赫,认为“相如素贱人”,说出“吾见相如必辱之”的话语。孰不知,蔺相如对赵国也是功不可没。若无蔺相如,能有完璧归赵而二国又不交战的可能吗?能有渑池相会、赵王弗受辱的可能吗?看他人“拜为上卿”,也不究其原因,只知狂言。最终幸而廉颇及时醒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共同辅佐赵王,传出将相和的佳话。其实,眼红的“廉颇”不仅古代有,现今社会也比比皆是。见他人比自己强便心生嫉妒,心里不平衡。别人优秀自有优秀的原因,不应盲目地去记恨别人,应与人为善,打开心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会打开心结,不要跟社会赌气。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可是事实如此,你又无法改变,何必让自己不悦呢?况且,你所言的“不公”并非真正的不公,也许这只是你个人的主观看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这样对你不公平,也许那样对别人就不公平,你却觉得理所当然。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地使自己变得更优异,为自己争取相对更公平的权利。
学会打开心结,用包容、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你会发现初升的太阳是那么明媚,生活是那么美好。学会打开心结,播下希望与梦想的种子,用汗水去浇灌它,最终,在浓荫蔽日时,你会看见六月盛夏的花朵最美。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典范的议论文。文章的观点明确,三个分论点,涉及个人、他人、社会,层次感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从所学课文中取例,用得灵活。事例之后能紧扣材料,联系现实作分析。论证方法多样,事例论证、事理分析,引证都用得恰当,既增强说服力,又使行文有了变化。


本题解析:材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人生”告诉大家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遍及人的许多领域;“心结”是提示大家要选准的切入点;“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便可以从容面对”提示大家如何面对,弱化了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大家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心结”究竟是什么?它是指心里解不开的疙瘩,是心里放不下的事情,是内心所受的一种压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种心病。心结会影响到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情绪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情绪对个人有着不良的伤害。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自己的学习不利;对人际关系不利;对自己所在集体不利。正确态度是要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宽容、豁达、淡定、淡泊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
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回忆似轻烟拂面而来又随风而去,心中或许有一刹那的惆怅,但这种些微流动的感觉已不能再伤害我们了。正确对待这一切,我们在乎的不再是心结处那个莫测的世界了,满眼只是那种变幻的奇妙的美丽,满心是宠辱不惊的那种悠闲和快乐,也许我们的人生仍然充满波折,可是我们的心里已没有患得患失的懊恼和大悲大喜的起落情绪。日子如流水匆匆地逝去,站在现在展望未来回顾过去,总有一些留下,总有一些逝去,选择一个你喜欢并且感到舒适的姿势,心中有感动但已无言。那么写什么样的心结呢?是学习当中的,还是生活当中的,还是情感上的?写谁的心结?是我的,还是他人的?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把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文章写起来才可能不会出问题。明确了题目的内涵,后面选材就好办了。需要说明的是,名词性短语作为题目,可以选用记叙类文体。如果写议论文,就必须将名词性短语变成动宾或主谓式短语才可成立。比如“打开心结”“心结宜解”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现代社会,人们相互的沟通交流几乎离不开手机。随着手机业的飞速发展,手机铃声日趋有声有色起来。不同的人喜欢设置不同的铃声,无论铃声的选择还是铃声的更换频率都显示出不同的身份与个性。透视手机铃声,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请以“手机铃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驯象人用一条铁链把小象绑在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长成了大象,可以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让小虎吃素,无论小虎怎么饥饿都不给肉食。小虎长成了大虎,可以攻击动物时,也不伤人。然而一次,驯虎人摔了一跤,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