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7-03 08:36:10 【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星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
B.宇文新州之懿   美好
C.遥襟甫畅,逸遄飞 刚、顿时;迅速
D.家君作,路出名区 宰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赢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太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僚,吾尝同僚,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僚故也。”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选自《左传·文公七年》
  注:雍,襄公之弟,晋襄公死后,赵盾准备立雍为国君。穆赢,晋襄公姬欢的夫人,她为晋襄公生下一子,名夷皋,就是文中的太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穆赢抱太子以啼于朝——白天
B.荀伯尽送其币及其器用财贿于秦——贿赂
C.训卒利兵,秣马,食——吃饱
D.此必行——不可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戊子,败秦师令狐/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B.赵盾将中军,先克佐/填然鼓
C.舍嫡嗣不立外求君/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D.子疾辞,若何/其无礼于晋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1)现在君主虽然去世了,但他说的话还像在耳旁,你就把这话抛弃了,想要干什么?
  (2)比他们先走一步就会在心理上压倒他们,这是行军打仗的最好谋略。驱逐仇寇如同追捕逃犯,这是打仗的最好方策。
  (3)我和他是一样的罪过,我又不觉得他正当,有什么可见的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烦我清廉官自来。”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
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
(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喻:使……明白。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小题2: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小题3: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讫”,译为“完”;“亟”译为“急忙”;“所之”,所字结构,译为“去向”;“更张”译为“改革”;“隐”译为“隐讳”。句式:“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译为“遇有不顺利的事情”。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注】养所爱马,死,公怒,令人操刀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之,使知其罪,然后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圉人:yǔ 养马人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死 (突然)令人操刀养马者(押解)
B.公矍然曰(愤怒的样子)以狱(下属)
C.臣为君之(列举罪状)然后之狱(送)
D.又杀公之所最马 (好)公喟然叹曰(生气的样子)
小题2:简答题:晏子是怎样让景公由最初要杀圉人到最后却放了圉人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晏子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或欲擒故纵等类似的说法均可,2分)表面上是列举圉人的罪状,实际上是暗示景公杀圉人的严重后果:失了民心,毁了威信,最后会丧家灭国。景公于是幡然醒悟。(2分)充分反映了晏子的机智与远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解:肢解。B矍然:惊惧的样子?属:交给。D喟然:感慨的样子?
小题2:
试题分析:晏子先列举圉人的罪状,指出应该被杀的三点理由。因为圉人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让景公听后幡然醒悟。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晏子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景公说:“可以。”晏子一件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现在把你关进监狱。”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姬传?【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小题5:(1)断句。(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每错、漏、多三处扣1分)
(2)①况且凭着公子的家世和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
②而今却贪图钱财而赴约,这是我对公子的背叛呀!


本题解析:
小题1:偿:酬答、回报
小题1:介词,因为。A被动结构/所字结构;B人称代词,她的/指示代词,这;D 代词,的人/助词,句中停顿
小题1:①是李姬母亲贞丽结交朋友⑤只是通过母亲认识阳羡君⑥是田仰恼羞成怒,制造流言中伤李姬。这三项与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无关
小题1:B项,“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错,原文是说阮大铖试图拉拢,但侯方域并未屈服;C项,李姬断然拒绝是处于对爱情的忠贞,并不是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且文章未提及这方面;D项,文章没有写到李姬的美貌;“语言含蓄委婉”,评价不准确。
小题1:(1)“以”“事”【结交、巴结、效力、侍奉等】“后于”各1分,大意1分(2)“利”“卖”【背叛、出卖】各1分,大意1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