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23、大弦嘈嘈与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
2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长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登高》杜甫)
27、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杜甫)
参考答案:
23.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终收拔当心画。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往往取酒还独倾。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2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6. 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27.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③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指安西。③秦城:长安,诗中分别之地。
【小题1】首联的“飞蓬”既写出了“行子”的 ,又让人联想到他 的身姿。(2分)
【小题2】联系“盛唐气象”赏析尾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漂泊 轻捷(轻快)
【小题2】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尾联表达对李侍御的劝勉和激励:到边疆后,凭一腔热血与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莫惆怅”平缓委婉,情深动人;“看取宝刀雄”雄迈豪壮,昂扬奋发,尽扫愁绪。(4分)盛唐经济文化繁荣,国势强盛,诗人们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形成了盛唐诗雄壮刚健、热情奔放的风貌;此诗可谓是其中典范之作。(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意思是你这即将远行的人(行子,指李侍御)对着我这个行踪不定的人(飞蓬,作者自指),可是,我却在为你送行,一会儿你就要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铁骢)而转战边疆了。我自己留在这里也象风中飘荡的秋蓬一样,飘泊无定。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说,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感情非常真挚,调子是高昂的。这正反映了盛唐诗歌中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积极精神。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逢李十二衍①
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②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 【注】①李十二衍:李衍,排行十二。②东吴城郭:指苏州。
1.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了两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请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对这两幅画面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一见如故的少年豪爽狂放的性情,又点出了彼仳间友情的深厚。
2.前两句为虚写,追忆当年初识一起痛饮的情景;后两句为实写,描述今日重逢同床而眠细说平生的情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噫吁嗽,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时间是说明古代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难。
2.这样总叹一句,是为引出吓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
3.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①【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小题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赞赏,请简要分析。(2分)
答:?。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
小题3: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小题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2分)
小题3: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答两点2分,三点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先分析“急”的表层义,即把它放在诗句中去释义,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再分析其深层义,也即情境义,也写出了诗人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心情的急切不安。
点评:鉴赏诗歌中的炼字,一般的解题步骤是:判断字的情况,指出该字本身的意思;然后描绘句子;再分析练字本身的好处(凝练含蓄,意蕴丰富;生动,形象,人格化;化静为动,具有动态美;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指出手法; 分析练字的内容效果。写出了景物或者事物或者画面怎样的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2:试题分析:“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这两句诗是写景,因之,表现手法为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即是写景,那还应考虑写景的方法,这两句上句有“风鸣”,下句“月照”,可见前者是从听觉角度写,后者从视觉着笔。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同时,要注意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小题3:试题分析:应学会对诗歌所写内容的梳理。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全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点评: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立足诗歌的全篇,即使是就诗歌的某一句来理解诗歌的情感也结合上下语境,乃至全篇。具体鉴赏时,要结合题目,要找出诗歌意象并把握意象的特征。有时还要联系作者,有注释,还要结合注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