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义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执教杭州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配戴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贴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因此说他“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2.文中夏丐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C
2.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②在近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③在戏剧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
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
⑤在做老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意对即可)
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意对即可)
4.赞同作者的观点。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贴的状况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开了癌症发生的奥秘。每一个人体细胞就是一个小生命,都有增殖,成熟、分化、死亡这样一个过程,细胞一代代地生长、增殖、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简单地讲,有正负两类信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正信号促使它进入增殖周期,阻止它发生成熟分化,负信号则相反,抑制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使它发生成熟分化。在细胞的一生中,自始至终要受到这两类信号的精确调节。假如这种控制失灵,细胞该分化不分化,无限制地增殖,那么人体就要发生肿瘤了,在人体细胞中,有两类基因担负着这种信号的传递。一类叫癌基因,传送负信号。如果抑癌基因出现差错,或者受到外来物理、化学或精神刺激、干扰,运作失调,就会发生肿瘤。如果抑癌基因通过调节,重新复活,恢复正常功能,也可以奇迹般地使癌消失,从而达到自愈效果。
目前,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已经借助基因工程,分离到了一些抑癌基因。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可以使丢失抑癌基因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重新获得抑癌基因,再次转化为正常细胞。专家们预言,基因修补疗法用于临床,人类彻底攻克癌症的时代为期不远了。
1.本文第二自然段提出“每一个人体细胞就是一个小生命”的说法,对这种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体都经历着从生到死的生命活动,而每一个人体细胞恰恰都是人体的组成部分。
B.每一个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都是靠每一个人体细胞维持着的。
C.每一个人体细胞都有增殖、成熟、分化、死亡的过程。
D.每一个人体细胞都能够一代代地生长、繁殖,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文中指出:专家们预言,基因修补疗法用于临床,人类彻底攻克癌症的时代为期不远了。这里“基因修补疗法”指的是( )
A.人类借助基因工程,使抑癌基因重新复活。
B.通过调节,分离出抑癌基因,恢复正常功能。
C.通过细胞融合法,使失去抑癌基因的细胞重新获得抑癌基因。
D.人类借助基因工程,努力消灭癌基因从而达到自愈的效果。
3.文中提出关于细胞癌变原理的说法,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A.细胞的生长自始至终受正负两类信号的控制调节。
B.细胞发生癌变,就是该分化不分化,无限制地增殖。
C.外来的物理、化学或精神刺激、干扰,也可以造成抑癌基因运作失调,引起癌变。
D.正负两类信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正信号使细胞正常生长,负信号使细胞发生癌变。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每一个人体细胞的一生中,自始至终要受到正负两类信号的精确调节。
B.正信号和负信号的传递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来担负的。
C.征服癌症的希望,在于恢复正负两类信号的正常功能,阻止细胞发生成熟分化。
D.有一些抑癌基因是借助基因工程分离而得到的,这是目前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本题解析:
1.(这句话是说细胞本身有生命现象,并没有提及与人体的关系,所以其他三项都是错的)
2.(AD不是疗法本身,所以不对。B项没有体现“修补”的意思)
3.(本项讲的是癌变现象,不是原理)
4.(错在“两类”,不应是两类,而应是恢复正信号的正常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试想,第一届的“超女”冠军安又琪尚未来得及成为令人追捧的唱片歌星,如今又匆匆推出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未必不是揠苗助长,想将她们生生扼杀了。张曼玉熬了多少年才红啊!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人才培养也应“物以稀为贵”
B.“超女”才华将要被扼杀
C.人才“快餐化”等于揠苗助长
D.演艺人才造就是急不得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搓?背
北乔
我没想到会在浴室里遇到他。那天我上午到老家,下午去浴室洗澡。从浴池里出时,迎面了一个人,来,搓个背吧!
我一抬头,哟,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把到嘴边的“那就搓一下”的话咽了回去。
他也认出了我:什么时候回的?你可是好几年没回了吧?
他满脸笑容,透出与故乡一样的亲切,我依稀看到他上学时的模样。我生出了尴尬,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倒不是我们赤身相遇让我不舒服。想当年,我们都上高中了,还一起到河里裸身游泳,相互打闹。我别扭,是因为我觉得不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搓背,我享受,他劳动,这成什么了?
走,走,抽根烟,好好聊,我想出了摆脱困境的办法。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和我到更衣间。我们聊得很好,话题都是中学时代的。烟雾缭绕,眼前朦朦胧胧,可往事却越越清晰。沉浸于往日的回忆里,我的心渐渐圆润起。倒是他,好像有些心神不宁,比刚才拘谨了些。
三四根烟下去,他举起了手里的搓澡巾,瞧瞧,我都忘了,走,我帮你搓背去。这话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我一愣,不啦,我就不搓了,你去忙吧。
那下次再搓吧,他的话中夹杂着淡淡的失落。
回后,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真没想到会在浴室遇上老同学,我消费,他服务,老同学间还有比这更难堪的事吗?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我打定了主意,以后不再去那家浴室。
第二天,与几个同学聚会,我说起这事,同学们却埋怨我:这有什么,人家是凭力气挣钱,你倒好,老同学,也不关照他的生意,真是不够意思。没想到,这倒成了我的错。再想想,的确是我不对,是我心里的职业歧视在作怪。碰上开酒店的朋友,我们可以打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号去大吃大喝,结账不结账,心里都踏实。哪个朋友手里有些权力能办点事,我们有什么困难,总能理直气壮地请他帮忙。有朋友开店做生意,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关照。可为什么偏偏遇上当搓澡工的老同学,我就犯嘀咕呢。是我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了,潜意识里认为搓澡工是低贱的。挖出了我心中的丑恶,我羞愧不已。
过了几天,我再次去洗澡。遇到他时,他正在为一浴客搓背,我拍了一下他肩膀,嗨,回头帮我搓搓!他笑了,露出我们上学时开玩笑常有的笑容。
这是我一生中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搓背,不是他的技术有多么高,而是我们聊得特别地开心。他的口才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的知足常乐,反倒让我羡慕。按说我的工作条件比他好,物质生活比他富足,可却常常处于焦灼之中,总是被无休止的失落与不安所纠缠。
他的手劲特别大,我觉得那是他的自信在抚摸我。搓一次背五块钱,我递给他十块钱:“不用找了。”我的口气有些不自然,心里有些不安。我的老同学以此谋生,真是不容易的。没想到,他拿着钱的手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抖个不停,两眼紧紧地瞪着我,那目光刺得我心里直发毛。他发火了,找给我五块钱:“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把我当老同学看,你真没劲!”
天啊,我又错了。这回,我做错了什么?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三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中学同学成年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际遇,表现了社会的不公。
B.小说中的我在进行反思之后,挖出了自己心中的丑恶,惭愧不已。这样的情节暗示读者反思自己心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丑恶,有匡正世道人心的作用。
C.第一次见面过程中,搓澡工曾表现出心神不宁、拘谨还有淡淡的失落,说明他面对如今社会地位已经悬殊的老同学,还是难掩自惭形秽。
D.小说结尾我付账时的行为和语言伤害到了搓澡工老同学,导致他发火,说明虽然经过反思,但作者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职业歧视不是轻易就能消除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