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春夜闻笛①
唐?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
南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 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法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
(2)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而不能的遗憾与怨恨;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阚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沉浮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小题1】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5分)
【小题2】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5分)
【小题2】①浅近平易。(意思对即可)②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意思对即可)(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具体语句来分析,由“空室”“输入官仓化为土” “老农”和“西江贾客”,很容易判断出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语句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要分两步回答,一是语言特点;二是思想情感;在语言特点上,全诗多运用“在山住”“傍空室”等词,通俗易懂,接近平民化的语言,故可从浅近平易角度作答。第二问,可通过,诗人采用的对比手法,从对农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解说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①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②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③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城阙:指京城长安。③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选取其中的一个字赏析。(3分)
【小题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长”“畏”用得最好。“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1分),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1分),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1分)。“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1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1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1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意思对即可)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本题考查形象中的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长”即“永远”,长醉不醒,才能忘却飘零之苦,在梦里与故乡相逢;侧面表现了流离之苦。“畏”是“害怕”,怕听报晓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之心,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形象中的意境,表达技巧中的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要写出借的是什么景,抒的是什么情。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