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 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国古代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的。 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惊诧于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就这样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一种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才能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也爱自然的青年。
小题1:作者在第⑦段中说“这个简单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句中的“误区”具体指什么?(4分)
小题2:作者通过具体转述三个孩子对于“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的回答,想说明什么问题?(4分)
小题3:“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大人们怎样才能使孩子富有爱心,懂得关爱。(6分)
3、阅读题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0分? 12、13题每题3分,14题4分)
泡水久,手指为何变皱
不论是泡澡,还是洗衣服,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的手指会从饱满圆润变得皱巴巴的,像是一时之间,青春靓丽的少女脸蛋变成了满脸皱纹的麻脸老太婆。这是为何?
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是手指皮肤吸水膨胀导致的,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你会感觉这其中深藏的奥秘:一般的物质吸水膨胀后,会变得结构松散,缩水后,又会褶皱重重,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材料甚至会在水中散开,例如纸张会吸水,即使是1毫米厚的纸,也无法做成纸杯,因为泡水时间久了,纸就会漏水,除非给纸杯涂一层防水的膜。但手指表皮虽然会变皱,却照样起到表皮的作用,有效地阻挡着外界的物质(包括水)进入内部,否则,你的手指就不是变皱,而是吸水变胖了。另外,观察一下,往往只是手指或手掌的皮肤在泡水后变皱,其他部位的皮肤并不会这样。
看来,手指的表皮拥有着独特的结构,既不像普通的吸水物质,也不像其他部位的皮肤。科学家研究发现,手指的角蛋白结构竟然与美国宇航局在太空探索时常用的一种材料结构相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宇航局的物理学家由肥皂泡现象(肥皂泡由于表面张力的缘故,总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的表面积)得到启发,利用数学工具,设计出了一种在固定的框架中表面积最小的结构,这种结构被叫做“螺旋回转体”。由于表面积最小,采用这种结构的器材耗材最少,最轻,但却具有很强的抗压抗拉性能。
这种结构由一个个螺旋通道和螺旋面组成,每个螺旋通道都是四通八达,通过一个通道可以进入其他各个通道。进入其中,你感觉像是在钻田螺,又像是在走迷宫。在这种结构中,你找不到任何交叉的面、线。每个螺旋通道都可以穿入导线、电线,采用这种结构的器材,仪器布线是很容易、很整洁的。因此这种结构被广泛用于太空使用的器材设计。
科学家的观察和分析告诉我们,我们手指的表皮角蛋白竟然也是采用了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扭转的。就是说,角蛋白纤维好像是穿过了螺旋回转体的螺旋通道,纠缠编织成了一种麻花,之后再让螺旋回转体隐形,就只剩下麻花了,这种麻花具有最小的表面积。但是当角蛋白吸水后,扭曲的角蛋白纤维会伸直,每条角蛋白纤维伸直后这种麻花的体积竟然会膨胀为原来的7倍!这膨胀了7倍的表皮当然需要皱一皱才能在手指上摆放得下。
但螺旋回转体麻花的结构还是原来互相纠缠的结构,只是每条角蛋白伸直了而已,因此表皮的功能还是完好的。当皮肤离开水一段时间后,角蛋白中的水分逐渐散失,角蛋白又会变为原来的扭曲状态,于是我们的手指又回到了原来的饱满圆润状态。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3年12期,有删改,作者施牧)
小题1:对手指“角蛋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指“角蛋白”可以吸水,但能有效地阻止水分进入手指内部。
B.手指“角蛋白”吸水后会伸直膨胀。
C.手指“角蛋白”散失水分后,变为扭曲的状态,手指表面变皱。
D.手指“角蛋白”纤维相互纠缠,扭转为麻花状。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螺旋回转体结构中没有任何阻碍,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最短的通道。
B.我们面部浸泡水中较长时间而没有变皱是因为面部没有手指“角蛋白”的螺旋回转体结构。
C.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因为布线方便快捷,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电器设备中。
D.角蛋白纤维吸水后膨胀伸直,原来的麻花结构也随之改变。
小题3:这种螺旋回转体结构有怎样的特性?用简洁的语言归纳。(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
原春琳 张 国
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心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否则,“现代农业”无从谈起。“其实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农民,根本没办法从事现代农业。”张桃林对记者说。
这不是张桃林一个人的担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也有同样的忧虑。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对农业的理解从理论层面真真切切地转到了实际层面,“农业科技太重要了”。他仅以甘蔗为例,作为甘蔗主产区,如果广西甘蔗产量出了问题,全国的糖价都会迅速上升。
农业院校也在担心。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原来部委所属的七八所农业大学,传统的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不会超过20%,华南农大这个比例则为16%~18%。尽管重点大学不愁生源,但是传统的涉农专业很难招到高分考生。对一些涉农专业而言,招生的常态是:高分考生少,第一志愿少。
涉农的职业院校更是让人忧心。去年,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当面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映:在近10年的时间里,农业大省贵州涉农的职业学校从13所减少到4所,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每年涉农专业毕业生还不到3000人,学生毕业后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的建筑只有一个教学楼。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业院校里,一些看起来风光、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比如,厨师、动漫,则广受青睐。
在这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没人能强迫别人作出某种选择。毕竟,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以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为例,有人说,学农的学生看起来比较土。“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怎么洋得起来?”温思美说:“农科学生要跟着太阳转,跟着地球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事,都要去做基本的实践。这是花钱花时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开玩笑,农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吃二两饭。”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尤其是有了知识积累之后,很多人宁肯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直言:“别说高校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的人也不愿意在农村,农民工的第三代都不愿意回去了。”
旭日干是真急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人才流失,粮食安全谁来保证,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是一个传奇。
有人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袁隆平取得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多少辛苦: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院士更像是一个农民。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像袁老那样整天在地里劳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说,现在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他指出的农业科技不足之处,包括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也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总量不够、队伍老化等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一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苦,农业累”的观念深入人心,政策的调整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温思美说。(原载2012年03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文章以“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结尾处,温思美说:“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请联系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维生素E有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的作用。
受试者在仅仅连续几天每天服用400至8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之后,血液中一种名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就已降到了低于能够对动脉血管构成损害的水平以下,但胆固醇的代谢趋于正常。
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转化成一种有害化学物质,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同时还造成斑块的聚焦,使血管变硬。
虽然早先其他研究显示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苏达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维生素E的摄取才能获得这种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停止维生素E之后,相应的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
目前,美国政府向公众建议的维生素E摄入量是每人每天25个国际单位,而该校的科学家认为,这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须至少增加至400个国际单位,才能发生有利于保护心血管的化学反应。
1.维生素E能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是因为( )
A.维生素E为酸性,胆固醇为碱性,相互作用后,胆固醇失去碱性。
B.维生素E跟胆固醇起作用后,产生其他物质,能使胆固醇的毒性消失。
C.维生素E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后不再产生有毒的物质,减轻胆固醇的毒性。
D.维生素E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让胆固醇代谢趋向平衡。
2.对胆固醇代谢失调给人造成的危害,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能造成动脉血管硬化
B.消除身体相应的保护作用
C.造成斑块聚集
D.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
3.维生素E能中和对身体有害的胆固醇,这种相互作用属于( )
A.生理反应
B.生化反应
C.生物反应
D.化学反应.TXT PGN>
4.下面几项是关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后得出的新看法,其中不属于他们新看法的一项是( )
A.维生素E的摄入量每人每天至少应增加到400个国际单位,否则,就不能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B.只有在服用维生素E期间,才能获得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一旦停用,其保护作用就会消失。
C.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变成一种有害物质,使胆固醇增多。
D.维生素C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的研究没有根据。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