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赏析本诗三、四句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句中“惊”字最传神(1分)。它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之情。(2分)
小题1:诗人运用了拟人化手法(1),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增加了诗的情趣。(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为炼字题,考查炼字的好处。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郭沫若诗《凤凰涅槃》中凤凰自焚后,群鸟“哈哈”唱歌,这表现了什么?(《女神》)(5分)
参考答案:“群鸟歌”反衬了凤凰的崇高精神,这群鸟也是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自焚而欣喜若狂,但凤凰很快就要再生,那些跳梁小丑的黄粱美梦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小题1:诗歌颔、颈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清澈,泉底沙子显露。颈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雨罩千峰,幽暗空蒙,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总说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表现了处士卢岵清奇古朴、超脱凡俗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的景仰、敬慕、向往之情。(情趣2分,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描写技巧一般从方位角度、动静角度、虚实角度等方面分析,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颔联写的是路上所见,是近景,而且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景;颈联写的是所望的远景,且前句是动景(雨在下),后句是静景。景物描写上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小题2:由卢岵居所的环境特点可以看出卢岵高洁清雅的志趣,表达的是作者对卢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是对那种生活的追求。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柳条、藤蔓、黄莺,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呜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眼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10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小题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意蕴。(3分)
?
小题2:请分条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 (4分)
?
小题3:诗歌最后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3分,每点1分)
小题2: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3分,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
小题3: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诗人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愁之深,愁之长(1分),这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1分),诗歌最后以反问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1分)。(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香”字意蕴的理解,可抓住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个方面。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柳花”,即柳絮,本来是没有香的,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使得本无气味的柳絮也有了味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此,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小题2:试题分析:“如何”即怎样,包含手法的运用。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诗的首句即烘托出了氛围,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
小题3:试题分析: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写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反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