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帝乃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2)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
(3)当时的人评论赞许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中的鼓吹,应该是宣扬的意思。故答案选C。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怎么,一定;B、因为;C、才,却;D、将近,况且。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运用排除法来判断。
小题4:C觉得官小,无中生有。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杜甫逃了出,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最当白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可是皇帝从此很少录用他了。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小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上左右饮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参加乘车
C.独至今乎难道
D.可相少主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6分)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4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文帝将要(1分)驾崩(1分)时(或临终前),嘱咐(1分)景帝说:“卫绾是个(1分)忠厚老实的人(1分),你要好好对待(1分)他。”
(2)景帝(或皇上)认为他清白高洁(1分),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1分),于是就任命他担任河间王太傅(1分)。(整体通顺1分)
(3)况且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2分),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1分),(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战车御者居左,尊者居中,右边有一人陪坐或侍卫,谓之参乘,亦谓“车右”。)
小题1:A(“醇谨”即纯朴老实,谦虚谨慎,①说他担任文帝侍卫官期间,不参加太子的宴请,是谨慎;③说文帝赐他六把剑,但他从来没有佩带过,也没有将它们送人,足见其纯朴;④说部下每犯错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将它推给其他的将领,是纯朴;⑥说他担任丞相时,每次朝会只说分内的事,可谓即纯朴又谨慎:所以四项均能表现卫绾这一性格,但这类题型,只要求所选的全对,不要求对的全选,须提醒学生注意。其他两项,②说他虚言应对景帝,⑤说他立下军功,均与醇谨无关。)
小题1:C(两处错误,一是景帝让他陪乘,主要是借机询问当年卫绾拒绝自己宴请一事,顺带拉拢一下关系,无关乎卫绾立功;二是赐六把剑的是文帝而非景帝。)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县人。卫绾因为在车上玩杂技而选为郎(皇帝的侍卫),侍奉汉文帝。按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为人纯朴谨慎,非常忠诚。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召集文帝的侍卫们一起喝酒,卫绾谎称有病,没有去。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人,你要好好地对待他。”等到文帝驾崩之后,景帝即位,一年多时间都没有责备卫绾,卫绾也一天比一天更加勤谨努力。
有一天,景帝游上林苑(汉朝皇帝的私家园林之一),下诏要中郎将(卫绾)陪乘侍卫,回来后问卫绾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给我陪乘(当侍卫)吗?”卫绾说:“我从一个普通侍卫侥幸因功逐步升任为中郎将,其他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景帝问他说:“我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召你喝酒,你不愿意来,是什么原因呢?”卫绾回答说:“我该死。不过那时确实是生了病。”景帝要赐一把剑给他。卫绾说:“先帝(文帝)曾赐给我六把剑,您再赐给我剑,我就不敢再领旨接受了。”景帝说:“剑这东西,送给别人也挺容易的,难道你还保留到现在吗?”卫绾说:“先帝赐我的剑,我可都还留着呢。”景帝就让他回家去拿,拿过来一看,剑都还好好地装在盒子里,一次都没佩带过。卫绾担任中郎将,如果属下有点过错,他就经常承担领导责任,从来不推给其他将领;但如果属下立了功劳,就经常让给其他将领。景帝于是就认为他是一个清白高洁的人,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于是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吴楚二王叛乱的时候,诏令卫绾作为将领,统率河间王的部队攻击吴楚叛军,立下了战功,被授为中尉官职。三年后,卫绾凭借军功,在景帝前六年被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景帝七年),景帝要废除栗太子,诛杀栗太子的部属。景帝认为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狠不下心来,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派郅都去逮捕栗太子。事情结束以后,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再将卫绾召回朝廷,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很多年,升迁卫绾为御史大夫。五年后,代理桃侯刘舍担任丞相,每当上朝时,只说本职分内的事。只是从一开始当官,到后来当了丞相,一直都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是天子认为这是敦厚的表现,可以辅佐年轻的国君,对他既尊敬又恩宠,赏赐给他很多东西。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卫绾部分,有删节。译文为保留流畅生动性,部分句子采用了意译。)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