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21:46:3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1)-(3)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一句同说一事。
(3)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画线句子如何抒情的。(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仗(或:对偶) ?
(2)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
(3)“过此不堪回首处”一句直抒胸臆,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意对即可)
2、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同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①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释】①在杜甫写这首诗之前,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②《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从颔联上下句中各找出使用传神的一个字,并分别鉴赏妙处。(4分)
(2)联系全诗,说说诗歌中的“愁”有哪几层内涵。(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文后各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小题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塑造了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2分)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1分),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1分),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1分)。
小题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1分)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2分)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1分)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一叶扁舟,漫游五湖,辞官归隐,把钓鱼钩重新整理,看一江春水滔滔向东流去,这些行为描写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
小题2:本题涉及了对诗歌主题及手法的考查。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情感上看,表达了亡国之思;而本曲子中“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诗人想像范蠡退隐江湖之后,一叶扁舟,漫游五湖闲看江水流淌的洒脱景象。表现了范蠡逍遥闲适的归隐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悦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识分子在黑暗封建统治下矛盾、复杂的特殊心态。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