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7-03 21:46:37 【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上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给事即作者裴潾。给事,官职名。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4分)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个“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中秋月
白居易?苏轼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暮云收尽溢清寒,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银汉无声转玉盘。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此生此夜不长好,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1.上述选段中详细描写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指责,从创作方法看,用了什么手法?所指责的内容,与上一段选文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的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课文中着意描写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指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誓言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