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2019-07-03 22:02:5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习题。(11分)
秋 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小题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5分)
小题2: 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1分)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自然又引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2分),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2分)
小题2: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2分),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4分)“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诗歌意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物象、景象三类。所谓人物形象,一是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指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谓物象,即诗歌中所吟咏的主要事物的形象,咏物诗中所刻画的都可归为物象。所谓景象,是诗歌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景物形象。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1、意象特点分析类题目。一类是物象特点的分析,一般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是外在的形象特点,二是内在品格方面的特点。一类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对此要把握诗中的能表现其形象或品格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与概括。2、意象内涵概括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对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内涵有所了解,二是要对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准确把握。二者结合,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3、意象作用分析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具备下面几种意识,即结构意识(结构上的作用)、内容意识(意象内涵,全诗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情感意识(对于诗人情感表达的作用)、表达意识(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何作用),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要想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离不开长期积累。许多意象在传统中已有了相对稳定的内涵,只有了解了这些意象的内涵,我们才能对其有更准确的理解。
小题2: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重要内容。其中,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中的重中之重。诗歌中诗人的感情有两种表现的方法: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本题中诗人属于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诗人没有在诗歌中直接流露感情,而是用“总是秋”说自己看到的都是秋,并没有具体说明秋是什么。那么秋这一具体意象就使诗人的情感含蓄而又间接流露了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C
②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的确如此。本诗的所谓“俗”是指它的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的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的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的主旨,特别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的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的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丰富意蕴应该是本诗的所谓“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
阴》)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1)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2)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号、子规、暗、销魂、鉴、也(容易丢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意对即可)
(2)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
   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古意九首(其一)
(唐·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
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1、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意:古代人的友情像金子,千锤百炼之后仍然颜色不改。
  评价: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即使经历风风雨雨,也不会变色,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友情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
2、(1)对比。“古交”?与“今交”、“真金”与?“瀑流”、“百炼色不回”与?“倏忽生尘埃”、“君子”与?“小人”、“青松”与?“荆棘”,五处对比,表明了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已经不如古人之情那样纯洁高尚,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2)比喻。“古交如真金”、“今交如瀑流”古人的友情像金子,百炼色故;今人的友情像湍急流水很容易变成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我希望有君子一样的气度,像青松一样永远正直的站立在任何一个地方(我希望君子正气,像山上的挺拔青松一样,遍布人间)!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以及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希冀和赞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