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B.则不与之友矣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 C.虽小国之君亦有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吾于子思,则师之矣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地位低下的人尊敬地位高贵的人,这叫尊敬贵人;地位高贵的人尊敬地位低下的人,这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小题1:友情要纯洁,不可以掺杂金钱、地位等利害关系的因素在内。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友其德”指交朋友是为了结交道德,辅助自己的德行。而不要友 其财、色、权、利、势。
本题解析:
小题1:(事:事奉)
小题1:(A另外 她的 B他,他 C就是,虽然 D对于,比)
小题1:(其他几句为判断句)
小题1:(“无献子之家”指献子与五人交友时,心目中并不存在自己是大夫的观念)
小题1:略
小题1:略
【译文】万章问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
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孟献子是一位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位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余 三位,我忘记了。献子与这五人交朋友,心目中并不存在自己是大夫的观念,这五人,如果心目中存有献子是大夫的观念,也就 不与献子交朋友了。。不仅具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有这样的,就是小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把他尊为老师; 我对于颜般,和他交为朋友;至于王顺和长息,不过是侍奉我的人罢了。’不仅小国的国君有这样的,就是大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 晋平公对待亥唐,亥唐叫他进去就进去,叫他坐就坐,叫他吃就吃。即使是糙米饭小菜汤,也没有不吃饱的,因为不敢不吃饱。不过,晋平公也就是做到这一步而已。不同他一起共列官位,不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不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士人尊敬贤者的态度,而不是王公贵族对贤者的态度。从前舜去拜见尧帝,尧助他的这位女婿住在副官中。他请舜吃饭,舜也请他吃饭,二 人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天子与普通百姓交朋友的范例。地位低下的人尊敬地位高贵的人,这叫尊敬贵人;地位高贵的人尊敬地位低下的人,这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
B.将论囚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②则③所
B.①以②于③因
C.①且②则③因
D.①以②于③所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①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2)①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②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模样,熟知古书。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 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B项,“论”解释不正确,据上下句语境可知,应为“评判”。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由“其内兄”“乃”可知,①应为副词“以”,为了;②介词;③因:用。所以选B。
小题3: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尧禅之以位”为状语后置句,故在“以位”后断开;文言虚词“之”做宾语,同时,“天地享之/百姓戴之”是对称句,故“之”后断开。本题标点如下: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所以选D。
小题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径:大道;乃:才;“者…也”判断句。(2)此题可根据答题区间第二段,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刘敞廷对时本为第一,因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打算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发运使规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有个穷人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刘敞就拿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神仙。
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为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脸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将病情上报皇帝(请辞)。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伍,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莫,先生酒解莫:通“暮”
B.微司命,孰能生之微:没有
C.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速:迅速
D.艺桑麻五谷以为生艺:种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惟读书是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故人过我而死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D.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朝廷多次授官,他都不愿意上任;亡是公向来与乌有先生友善,分别一年了,非常想念,就跑去拜访他。
B.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亡是公喝得酩酊大醉,呼之不醒;乌有先生无计不施,最后和妻子合计,要亲自去请子虚长者来救治。
C.作者设置乌有先生在请子虚长者的途中遇到老虎这一情节,意在突出行途环境恶劣,衬托乌有先生救治朋友不怕艰险的优秀品质。
D.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朋友有难处应倾力相助,同时做事应量力而行,力求避免给他人添加麻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长 者 诊 之 曰 是 非 疾 也 困 于 酒 耳 酒 出 中 山 一 醉 千 日 若 习 饮 之 故 无 异 此 翁 他 乡 客 安 能 胜 此 杯 杓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2)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竟,竟然,副词
小题1:A
小题1: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
小题1:(1)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让他活下来,我为什么还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如果有什么灾祸,我本来就应该不推辞。
(2)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让我活下来,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
本题解析:
小题1:速: 邀请
小题1:A.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指示代词? B.转折/递进? C.宾语前置/取独
小题1:应该是“亡是公没有接受拜官”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18分,每题3分)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小题1: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数遗魏忘及公子书
B.数请魏王
C.公子亲数存之
D.请数公子行日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看望、拜访”意思的一项是:
A.公子亲数存之
B.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C.公子过谢侯生
D.公子闻之,往请
小题3: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公子有急
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B.公子从车骑 ,虚左
C.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卒廷见相如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直上载公子上坐
C.晋鄙不授公子兵
D.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小题5: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点所记,未之有也
A.此人力士
B.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何功之有哉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小题6:对侯生"北乡自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后悔为信陵君出谋划策,但悔之晚矣,只能以死谢罪。
B.侯生的选择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道德观念。
C.侯生是以此激励信陵君坚定意志,下定事必成功的决心。
D.侯生虽然对信陵君尽了忠义,但欺骗魏王又是不忠。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全声誉才如此。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理解虚词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