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22:14:10 【

1、阅读题  、找出《雷雨》第三幕中的伏笔两处。


参考答案:(1)、周冲来到鲁家,四凤问他怎么找到的,周冲说是母亲告诉的,这就为繁漪雨夜出现在鲁家窗外埋下伏笔,继而又为周萍欲跳窗而窗被从外面关上埋下伏笔。
(2)鲁大海“因钱用完了,要去车厂拉一晚上车”而为下文“雨太大,车厂的房子塌了,拉不成车而回家撞上了周萍与 四凤的私会埋下伏笔


本题解析:考查对戏剧中运用的伏笔的把握能力,要结合下面剧情思考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蝉?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4.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16.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2分)近体?咏物?
15.(3分)D
16.(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蝶恋花·聚骨扇
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注】①聚骨扇:折叠扇。②完颜璟,金世宗完颜雍孙,金世宗病死后继位。庙号章宗,谥号英孝皇帝,统治期间曾出现金朝发展的极盛阶段——明昌之治。③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出了聚骨扇哪些特点?(3分)
小题2:词的下片由扇及人,写作者赏玩聚骨扇。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最后两句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①材料华贵;②式样新巧;③修饰之美(或:扇面精美)。(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①闲适潇洒,喜好新奇风雅,但能自我控制,不误国事的君主;②作为君主不能因珍爱之物而误国事,我们不能玩物丧志。(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湘江龙骨是其材料,比较贵重。巧样代表式样新巧。金缕小钿花草斗,装饰也很美。答题时关键点为要结合词的上半部分,加以提取概括。
小题1:概括注释可知这是一位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出现过明昌之治,通过阅读诗歌可见其有一件非常好的折扇,但一听到传宣急奏,马上放下扇子。这些都说明他也是一位好风雅之人,但关键是它没有玩物丧志。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注]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诮:简直,全然。
(1)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问:前两句运用侧面描写(或烘托)的方法,通过写词人的为春陶醉烘托出春景的迷人。
   第二问:委婉曲折地表达与众不同的爱花、惜花的深情。
(2)运用反问手法强调人无法与花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花朵虽会凋谢但年年重开,而人的盛年一去,却再不复返作鲜明对比;抒发了花开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难驻的感慨与愁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