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7-03 22:23:43
【 大 中 小】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4分)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准备。(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本题解析: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见村楼记 (明)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②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③。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④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⑤,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⑥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李中丞:李宪卿,昆山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③官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④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⑤方思曾:昆山人。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⑥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娄江已湮——湮:河流堵塞。 B.江之将南折也——折:折断。 C.余间过之——间:偶尔 D.肃然桑梓之怀桑——梓:故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自号为罗村云——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延实为具饭——公为我献之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悲怆者久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之情的一组是(?) ①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 ②生平犹昧之? ③不意遂已隔世 ④余能无感乎? ⑤悲怆者久之? ⑥依然水木之思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当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访老朋友方思曾,他有时不在,我们一起靠着栅栏,常常等到黄昏,才遗憾失意地回去。 (2)中丞从小的时候骑着马入城,来往扫墓和过年的时候到郊外嬉戏游玩所经过的道路,都还可以一一指山。 (3)从古至今的人臣的子孙中,年少丧父却能白强不息、有所建树的,正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延实是在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己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粥,通“鬻”)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B.一县大耸 耸:震惊 C.公自勒兵阻水拒之勒:统率 D.正民坐免坐:定罪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戒而舍之? ?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吏士请斩甲以徇?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吾为公取彼一将?臣为韩王送沛公? D. 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3分) 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②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
(1)断句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共11处,每对3处1分,全对4分)
(2)翻译
①(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3分,译出“居”、“持”各一分,句意1分)
②(陈公弼)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3分,译出“给”、“使令”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易,轻视,看不起。
小题1:? A 代词,他 B 连词,来/介词,用 ? C 介词,替 D 连词,于是
小题1: 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小题1: 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
。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
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
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 (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A.①,被
B.②动词,可译为是
C.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D.④介词,可译为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介词,可译为因为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溴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涯之间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③野语有之日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选段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1)俗语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2)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3.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