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与例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项是(?)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此世所以不传也?
D.得璧,传之美人
2.下列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无备则制于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对下面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C.圣益圣,愚益愚——益:增加。?
D.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
小题1:下面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恨不与君共成大事?恨:悔恨
B除颖阴、朗陵令?除:解除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次:驻扎
D一时破械遣之?遣:派遣
小题2: 下列句子,能表现田豫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1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2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3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4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5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6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豫最初曾跟从过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在他以母亲年老为由向刘备辞行时,刘备表现得非常惋惜。
B当叛将王门来攻打东州时,众人看到敌军势大,非常害怕,想要投降,但田豫一番说辞,说之以大义,令王门非常惭愧,不战而退。
C公孙瓒败亡之后,鲜于辅执掌了太守之位,后来听从了田豫的话,归附了曹操,田豫也因此而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D田豫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华,在治理社会方面也非常有才能,颇受器重。
小题4: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
(2)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
3、单选题 对下列作家、作品及其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书》是由刘向编辑的西汉贾谊的著作。东汉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疾虚妄”之书,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B.南北朝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学巨著。
C.西晋陈寿写的《三国志》是一部历史小说。《后汉书》是北朝宋代范晔写的。
D.我国魏晋南北朝的两部重要文学批评著作是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4、单选题 下列“而”字和“之”字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既遵道而得路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疑疑:迟疑
B.襄王恶之恶:憎恶
C.不早图,恐后之后:落在后面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给粮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