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22:32:54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范蠡带着西施到了江南一带,从小生意做起,没几年他发了大财,就把钱全部布施出去;又从小生意做起,过没多久,又发了大财,再次把钱布施出去。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三聚三散”,他明白,财就像水一样,要让它流动,积财丧道。《大学》说“财散则人聚”。
  世间会动的东西才美。白云飘飘,和风拂柳,花瓣随水流,帆船乘风浪……流动的东西是美的,也是有价值的。 ?
  请以“流动的美”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一路”。
从作文提供的材料看,“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学生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因为是“有你”,所以写作中就必须考虑采用第二人称。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一路有她”,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妈妈”、“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另外,一篇文章中,“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从题目看,要求写记叙文或散文。据此,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点评:本题命题很符合高一学生的写作实际。首先从情感上看,高一学生到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自立性又强了一些,脱离父母掌控的欲望又更强烈了。这时我们该以文章的形式来提醒他们。其次从写作上,高一新生应该以记叙文为主要训练点,所以本题规定写记叙文是很符合学情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隆冬深夜,一女工下班回家遇流氓骚扰,此时马路边商店及住户都已关紧门窗,女工前后均无路人,女工急中生智,大叫:“救火啊!救火呀!”马上住户开窗,阳台见人,流氓见状逃离现场。有人问女工:“你该喊救命,为何喊救火?”女工回复:“不喊救火,怎么能把人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呢?”
②一个老太太用液化气灶做饭,煤气瓶突然漏气冒火,老太太大叫:“救命啊!”邻居破门而入,关气灭火后有人问老太太:“你怎么不喊救火啊?”老太太说:“做饭的时候要是喊救火,大家怕煤气罐爆炸,就可能不敢进门了。”
读了这两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智慧”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老赵你好
小王最近找了个女朋友,叫小梅。小梅长得很漂亮,小王喜欢得不得了,向她发誓说:“今后你说干啥我就干啥,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只要你高兴说行。”小梅歪歪脑袋:“真的?说话可要算数。”小王拍拍胸口:“当然是真的,说话不算数是小狗。你随时可以考验的。”小梅说:“那好。不过你只管放心,不会让你上刀山下火海的。”俩人那天就这样一路说笑着,去了电影院。
电影开映,影院里的灯光熄灭,只有放映的光线穿过黑暗的上空。光柱下,小王和小梅的前面一排坐着一个秃顶。小梅来了灵感,忽然靠过来,对小王说:“你先前发了誓的,我说干啥就干啥,不会反悔吧?”小王说:“怎么可能!”小梅说:“那好,你照那个秃顶给一巴掌。”小王一怔,有些犹豫:这玩笑怕过分了。小梅一噘嘴:“我就晓得你说话不算数的。”小王急了:“谁说的?”说完就直起身子,伸出手,拍了前面那秃顶一掌。秃顶受了惊,猛然回头,黑暗中看不清他的怒容,但可以听得到很粗重的怒气。小王很新切地打招呼说:“老赵你好,你也来看电影?”秃顶不便发作,很不高兴地回答:“你认错人了。”小王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秃顶于是回身仍去看电影。一场差一点闹起的纠纷,总算避免了。小王用脚碰一下小梅,很是得意。小梅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小王以为通过了考验,安安心心地看起了电影来。不料电影结束前,小梅再次要求:“你能再给那秃顶一巴掌吗?”小王说:“这怎么可以呢,刚才……”小梅马上打断他:“不行就算了,不要为难,我晓得你就那点德行。”小王一咬牙,辨白说:“你小看人!”说着就抬起手又向前面的秃顶击了一掌。秃顶这一次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他从座位上一下蹿起来,回转身,猛扑小王。小王不慌不忙,一面伸手挡住他的身子,一面用研究的口气很疑惑地说:“你怎么能不是老赵呢?你肯定是我对面办公楼的老赵嘛,为什么要不承认呢?”“谁不承认?”秃顶压着嗓子咆哮起来,气咻咻地从胸前掏出身份证:“你仔细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你说的那个老赵!”小王装模作样地借银幕的反光认真审视了好久,才把身份证归还秃顶,一边嘟嘟哝哝:“真像,太像了,真是奇迹。”秃顶很不屑地“嗤”了一声,再次谅解了小王。
电影散场了,小王一身轻松,对小梅吹嘘起来:“怎么样,该信得过我了吧?”没想到小梅却说:“急什么,没完呢,你能再给他一巴掌吗?”这时候,他们已经走到电影院外面,通明的灯火,那位秃顶就站在他们身前的下一层台阶上。在灿烂的灯光照耀下,那秃顶闪闪发亮。小王的脸一下子拉得像长长的苦瓜,嗫嚅说:“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小梅看着他那副可怜相,不再说什么,冷冷地哼一声,就走开了。小王一把拉住她:“别走,我听你的就是。”接着就是前面那倒霉的秃顶挨了第三巴掌。秃顶这一次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跟小王拼命了。小王却欢天喜地地叫起来:“老赵哇老赵,你原来站在这里。刚才在里边我没认清,拍了别人两巴掌。”
这故事似乎有些无聊,却有道理在其中:那些看来无法做到的难事,只要善动脑筋,就有办得到的可能。
[点评]“智慧”是个抽象的话题,而作者却能凭着想象能力化抽象为具体,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说明凭着智慧,化难为易的道理。此外,在塑造人物上也很有特色,只写小王拍秃顶三巴掌,便使小王这个善动脑筋的机灵鬼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题解析:两个故事中的女工和老太太表现出了较高的生存智慧,在他们的生存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她们能够急中生智,用语言表层意义隐含真实的话语意图,从而实现了保存自己生命的目的。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智慧,有许多问题也只有用智慧才能解决。写作中你可以议论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写怎样才能获得智慧,也可以写一个智慧故事,只要与智慧相关,都算是符合题意。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小说、散文,不适合写诗歌。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台湾歌曲《童年》唱出多少同龄人的心声!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光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等待在我们的生活里无时不有。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
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卧薪尝胆是等待,守株待兔也是等待。然而其结果却迥然不同,人们对其评价也完全相反。
关于“等待”,你有什么经历、看法?请就“等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讲述故事,也可以展开议论,发表看法。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生活中,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 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乳羊跪母、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用笔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之美。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