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这里用来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3)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
(4)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5)?,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
(1)晓镜但愁云鬓改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何日遣冯唐
(4)干戈寥落四周星
(5)故不积跬步
(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本题解析:第1句要注意“鬓”的写法;第2句注意“勒”的写法;第3句注意“遣”的字形;第4句注意注意“寥”的字形;第5句注意“跬”的字形;第6句注意“沮”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触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诗人深夜孤居旅社,只有寒灯相伴,不禁引起诗人对故乡往事及亲人的思念;而断雁孤鸣,又以哀声惊醒客心,这孤独凄冷的景象表达出诗人不尽的羁旅怀乡之愁。(意对即可)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①。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胶,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作炙。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李词将亡国前奢华生活的追忆与当前沦为囚徒的现实对比,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2)①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②抒悲情。全词感情基调雄志高昂,而结局又悲凉低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白雁”——?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
2.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