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2)本来知道把先生和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和短命看作一回事,纯属无稽之谈。
(3)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4)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采取的缘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极,尽,尽享。
点评:我们要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
小题2:试题分析:C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代词,指自己/语气词;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D项,连词,相当于“而”/连词,因为,表原因。
点评:对于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文言虚词。识记时,可分级识记,先把握词性,再理解意义。做题时,应看其在句子中所处位置来判断词性,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古人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无中生有。
点评:解答本题可将本题的四个选项在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和原文对比,很容易就能发现错误的选项。需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微,且会夹杂在正确的表述中,这就要求考生比对原文时要细致。
小题4:试题分析:这几个要翻译的句子,均来自于课文。虽来自于课文,但并不好翻译,文言现象体现得比较多:这里有通假字,“见”通“现”,此处可译为“露出”;有词类活用,“一”和“齐”都可以看作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有句式,“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为状语后置句,可译为“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有判断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是判断句,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则前句式对称;有固定词组,“所以”,此处是……的原因。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落实时应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翻译时要首先看有无文言句式,有句式必须按文言句式的特点去翻译。本题中的第2句、第3、4都应先判断是什么句式。文言句式往往是赋分点。然后要看有无词类活用,这也是赋分点,必须落实好。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
B.③④⑤⑥/②⑧/①⑦
C.①②/③⑤⑥⑧/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
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及出见,知余愁苦,概助十金。园为洋商捐施而成,极为阔大,惜点缀各景,杂乱无章,后叠山石,亦无起伏照应。归途忽思虞山之胜,适有便舟附之。时当春仲,桃李争妍,逆旅行踪,苦无伴侣,乃怀青铜三百,信步至虞山书院。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烹碧罗春,饮之极佳。询虞山何处最胜,一游者曰:“从此出西关,近剑门,亦虞山最佳处也,君欲往,请为前导。”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节选自《浮生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衣敝履穿,不堪入署——署:官署
B.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札:书信
C.猿攀而上,直造其巅——猿:猿猴
D.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沽:买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作者游玩之兴的一组是(? )
①墙外仰瞩,见丛树交花,娇红稚绿,傍水依山,极饶幽趣
②询虞山何处最胜
③余欣然从之。出西门,循山脚
④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⑤俯首下视,腿软欲堕。
⑥其人叹曰:“壮裁!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朋友做担保受到连累,令父母生气致使失去了家庭的欢欣,寄居,谋生,盘缠短缺,本文记叙的是作者陷于愁苦中的快乐的游历。
B.城隍庙园是由外国商人捐资建成的,极其开阔宏大,可惜作者认为各种景物的点缀,杂乱无章,后园叠造的假山石,也没有起伏照应。
C.时令正当仲春,桃李争艳;作者逆旅行踪,游玩了虞山景色最好的地方。
D.作者爬到山的巅峰,他的朋友赞叹他“真壮观呀!还没见过像您这样豪迈的游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不得其门而入,问途以往,遇设篷瀹茗者,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洞然见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1)可惜(我)找不到进入(虞山书院)的门。(我)打问着道路往前走,遇到有人搭起帐篷卖茶,便坐在茶摊上。
(2)传说的洞府,其实深只有一丈左右,顶上有一条石缝,从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天空。
(3)(我)怀揣着(石子)回到了旅店。背起行囊搭夜航抵达苏州,然后返回锡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袍脱粟脱粟: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B.曩胡公按部按部:考察部队
C.墨者多自免去墨者:脸上刺有字的人
D.中人监织造者中人:才和德一般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昨闻海瑞为母寿
公为我献之
B.署南平教谕
呈卷即面署第一
C.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作《师说》以贻之
D.发橐金数千
窥父不在,窃发盆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之代词,它,代“金数千”。
B.诚赤有之 代词,这件事,代前文的“无能救……畏威保位”。
C.闻瑞至,黝之 代词,他,代“海瑞”。
D.率夺还之 代词,他们,代前文的“贫民”。
小题4: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为官刚正不阿有关的一组是(? )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抚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
小题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问其家无少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B
小题:C
小题:B
小题:C
小题:(1)(海瑞)一向痛恨富豪大户兼并(农民的)土地,大力打击权贵豪强,安抚贫弱(的百姓)。
(2)海瑞考察审问他家,一点也不宽容。
本题解析:
小题:B项,按部:巡察所属各地;C项,墨者:贪污的官;D项,中人:宦官
小题:署:前一个为“署理,代理”;后一个为“题写”
小题:代“有势家的门”
小题:①说明生活俭朴③说明以什么身份巡抚应天十府⑦说明采取的措施⑧说明小民的感激
小题:“有的甚至自动辞职,……远避它乡”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子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遏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及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竞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习
C.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拜访我,加以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他)特别喜欢阅读古书,一定会到名山胜地和佛寺、道观(寻书阅读)。
(3)(我)常常去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长达一整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