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__________
(2)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__________
(3)归书而为之记__________
(4)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历称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既望,十六日。
(2)显露。
(3)书写,记载。
(4)表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苏武传(节选)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节选自必修4第12课)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中可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词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苏武人物形象?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天下大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几天不死。匈奴人把他当作神人。
(2)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允许我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
2、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说辞飞扬跋扈,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性格傲慢自大,是个一心想立功表现的小人;李陵的语言坦诚而又无奈,推心置腹,设身处地,性格懦弱,意志不坚定。(意对即可)
3、面对不可一世的卫律,苏武正气凛然,怒目呵斥,措词坚决,与对方进行激烈的斗争;面对故友,苏武一方面为友感到惋惜,措词比较柔和,另一方面坚持心中的原则,在投降问题上说话斩钉截铁,毫不退让。(意对即可)
4、反衬、对比。卫律劝降张胜与苏武时,“举剑欲击之”,以“胜请降”衬托“武不动”,表现苏武坚贞不屈、威武不移的高贵品质;同样面对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深蒙冤的情况,李陵的绝望与苏武的一片赤诚形成对比,突出苏武的忠贞如一。(文中例子很多,举出一例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僧 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寺庙),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割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即君!汝等向遇郎君,即咸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蜡。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连镳——连镳:同路,一起走
B.有顷布筵,具蒸犊——具:完完整整地
C.韦引弹,意必中——引:发射
D.飞飞倏忽逗闪——逗:挑逗,戏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僧但言且行?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B.①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①与老僧除得害乎?②生三人,公与之母
D.①赠绢百匹,垂泣而别?②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体现僧“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②(僧)笑云:“郎君勿忧。”
③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
④今向迟暮,欲改前非。
⑤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
⑥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⑦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A.④⑤⑥
B.①②⑦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C
5.(1)我的行程是有日期的,方才一时贪恋您清雅的言论,便应邀而来。 ?
? (2)不知郎君你有这么高的武艺,如果不是我,别人是受不了的。 ?
? (3)乞求郎君使出所有的武艺来杀掉他,不要让他成为老僧我的累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题1:(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参考答案:小题:(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本题解析:第一问难度不大,考生很容易根据积累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概括成成语;第二问则需要明白两人对话的内容才能概括出来。
【思路分析】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