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2019-12-28 07:29:08 【

1、其他题  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5)不可,微夫人这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6)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直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8)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9)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2: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小题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小题5: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小题6: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一题作答)
(1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__________ ,莲动下渔舟”描写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活美。
子曰:“__________ ,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 ,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2 )天时不如地利,??,失道者寡助。(《孟子》)
?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4、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红楼梦》的哪首诗?请简述写这首诗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果瓦跟踪爱斯美拉达,看到有人绑架她,请简述绑架事件的原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_;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