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12-28 07:33:4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绛命取僧庑下系:捆绑
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斗殴
C.门为闸,以御湍涨因:利用
D.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寻:不久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绛的祖先本来不姓元,唐代末年,元绛曾祖父曾经为保卫乡里聚集众人,进入并据有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在吴越做官,于是成为钱塘人。
B.元绛任江宁推官时,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打架,甲夜里被人砍死了。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元绛最终查明真相,惩治了真凶。
C.元绛任台州知府时,有一次台州城外发大水,百姓的房屋被冲倒。元绛就用砖头砌高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台州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D.元绛不论在哪里做官都有很好的名声,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中任职,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史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二人并告归乡里四美具,二难并
B.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
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日笃
D.时式出行适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答:?
?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断聚,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廷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桑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症现,则极顺之痘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默庵诊之(? )
不得其情(? )
命别迁一室(? )
2.“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_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_,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义?侠
顷有仕人为畿尉,尝任贼曹①。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上,忽告曰:“某非贼,顾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此公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之,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仍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
后官满,数年客游,亦甚羁旅②。至一县,忽闻县令与所放囚姓名同。往谒之,令通姓字。此宰惊惧,遂出迎拜,即所放者也。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忽一日归宅。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客于厕室,闻宰妻问曰:“公有何客,经于十日不入?”宰曰:“某得此人大恩,性命昔在他手,乃至今日,未知何报?”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令不语。久之乃曰:“君言是矣。”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衣服悉弃于厅中。至夜,已行五六十里,出县界,止宿村店。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此人歇定,乃言此贼负心之状。言讫吁嗟。奴仆悉涕泣之次③,忽床下一人持匕首出立。此客大惧。乃曰:“我义士也,宰使我来取君头,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吾义不舍此人也。公且勿睡,少顷,与君取此宰头,以雪公冤。”此人怕惧愧谢,此客持剑出门如飞。二更已至,呼曰:“贼首至!”命火观之,乃令头也。剑客辞诀,不知所之。?(《原化记》)
注:①贼曹:官名,主管察捕盗贼。②羁旅:长期漂泊。③次:中,间。
4.小题1: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公若脱我之罪如果
B.往谒之拜见
C.未知何报报仇
D.此客遂如厕 到……去
5.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仕人”最终生还有关的一组是(?)
①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②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③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④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⑤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⑥吾义不舍此人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6.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仕人”担任的是京城附近的县尉,主管察捕盗贼,有一次办案时,发现一贼人相貌、谈吐不一般,后来设法放了他。
B.“仕人”卸任后,周游天下,漂泊四海,不料与自己曾经救助的人相遇,而且受到了其夫妻二人十分真诚的款待。
C.此宰见到恩人时惊惧,表明他虽知有救命之恩,但潜意识里觉得知根知底之人对自己会造成威胁,由此,最终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大恩不报。
D.本文主要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各自性格鲜明。而最突出的是“义侠”,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其他人都衬托了义侠。
7.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6分)
(2)命火观之,乃令头也。剑客辞诀,不知所之。(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延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脱粟:糙米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老仆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掌吏部,素瑞 衔:怀恨
C.执政阴之沮:沮丧
D.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②属吏惮其威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⑤瑞以身矫之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只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帏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红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