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2019-12-28 07:45:2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3分)
(2)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


参考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秀美的田园,丰富的物产,邻里的和谐无争。(2分)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和谐安宁,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1分)
(2)最后两句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2分)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以及“蚕娘洗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4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找全2分,)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1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意对即可)
(2)写作特点:视听结合,第一句写视觉,第二句写听觉(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对比);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景的特点:清静。
(3)答案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
   答案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5分)
答:?
?
小题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1分)“万结愁肠无昼夜” 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问,结合诗下注释,联系诗中“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便可得出答案;至于回答“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如水”,是比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小题2:根据诗句内容加以分析,“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可以看出,诗人是借景抒情,而下一联中,“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可见是直抒胸臆,然后结合本诗主旨加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山 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小题1】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回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2分)。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2分)
【小题2】(6分)①事件:诗人在夜里看天空晴朗;清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2分)②情感:惊异。(2分)③语言:朴素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角度组织答案。作者通过对“满林星月”“无云雷”“溪流急”的描写,从侧面来描写山雨的到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第一问是考查对诗句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可根据大意内容从昨夜下雨的角度概括;在情感上,可结合着景物描写及关键词体会,昨夜本是明朗的天气,明晨却“忽见”湍急的溪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对下雨的惊异。在语言特点上,从运用的词语来看,基本上是平铺直叙,表现了自然朴素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