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则寓言涉及一只云雀,一个农夫。材料的主体应该是云雀,羽毛是云雀赖以生存的本钱,只要有羽毛,就能捉到虫子,而一旦失去了之后,就只有死路一条。很明显云雀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对象,无论选取哪个角度,立意应是批判性的。
根据寓言故事中云雀的言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捷径与坷坎?云雀以为得到虫子的简单方法最后被证实,那是一种更加艰难甚至是危险的办法。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寻找了多次的便捷之路,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坎坷;
2、戒懒?云雀为了省下找虫子的力气,用羽毛换虫子,结果丢了性命,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好逸恶劳,总想不劳而获。历史上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可由浅入深阐述懒惰的危害,勤劳的意义;
3、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云雀的目光是短浅的。当拿“自己的羽毛”换“眼前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成为一种习惯或生存方式时,人生的道路基本就走到头了,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4、自弃与自强?云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失去了理想,开始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生活。人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奋斗,人不能自弃,民族不能自弃,人类不能自弃;
5、戒贪;
6、量变引起质变;
7、不可丧失根本。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纳尔逊·曼德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学会宽容。
宽容如水。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宽容似火。因为更进一层的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心平如水的宽容,已是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感动。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冰冻,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如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宽容是门学问。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你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宽容并非包庇,隐瞒,而是帮助。
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宽容赋予了生命多么美丽的色彩!
天地如此宽广,但还有比他更宽广的东西——人心。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本题解析:
材料的内容是曼德拉的一句名言,立意的重点应该是后半句“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解读其含义,最佳立意是:做人要善于忘记过去的不幸和怨恨,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以开阔的胸襟处世。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心,就是真诚的做人做事。
请以“真心”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真心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鸟儿嬉戏,蝶儿起舞。这无数的生灵,奉献给了大自然……
你看,那天边的云,漂泊不定,悠然自得。可它懂得回报,当它离开蓝天后,它会伤心落泪,泪水可以浇灌一片稻田,也可以滋润一片草坪,这是它真心的回报。
秋风瑟瑟,鸟儿拍打着翅膀,成群结队地飞走了。树上的叶子枯了,落入大地,化作春泥,又为明年营造更动人的春色。这是落叶的真诚回报。
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扑向大地的怀抱,为孕育丰年而回报着……
岁月轮回,四季交替,春去秋来,一切都在回报中自然而又和谐。这是大自然永葆生机的秘诀,这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保证!
物已如此,人更知情!八月飞雪,一女子迎风而泣,弹起琵琶诉不尽的相思,这是昭君的选择,为了两国的长治久安,她以一颗回报的心选择了离开。屈原投身汨罗江,以生命昭示了社会,以生命回报了他的祖国。《史记》的书写“字字含怨,声声带血”,这是苦难的经历给司马迁的馈赠;《命运》、《英雄交响曲》这些失聪后的杰作,是坎坷人生对贝多芬的回报。
百善孝为先,律师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当代孝子的佳话。这是在享受亲情的温暖时,对亲情的回报。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十分困苦的条件下,用稚嫩的双肩毅然决然地担当起了服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并抚养着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的重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这是真情的付出,赢得的真情回报。
回报方式虽不同,但却诠释了人生的价值。留给我们的是万分感慨,万千思索——生命只有在回报中,才能绽放出灿烂迷人的光彩。
万千情愫在笔尖萌动,英雄和伟人留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财富,父母留给我们的是养育之恩,老师留给我们的是知识,朋友留给我们的是关怀和帮助。在我们的生命中写满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感动与惊喜,将深埋我们心头,会唤起我们的回报。回报是我们生命的要素,不过,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再赋予我们第二次生命,相信我们还会选择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散文,令人百读不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①思路清晰,过渡严谨。由自然之物到世间之人,以“物已如此,人更知情”相勾连。②托物言志,借事言情。自然的云、花、鸟、蝶,风雪、树叶等等,都是作者所托之物。昭君的选择,屈原的投江,司马迁的著书,贝多芬的交响乐,又是作者所借之事。③整句为主,散句辅助。文中多次运用整句,使句式齐整,音节和谐,内容洗练。散句填充整句之间,使情感抒发更为饱满。本文在写自然回报文段中略显重复,可谓瑕不掩玉。
立意参考:
1.呼唤:真心做人、真心做事.
真心做人:真心实意的做人、待人——家人、同学、同事,以及待天下人;
真心做事:真心实意的做事、做工——学习、工作、任务,以及为国为民,
具体作文中心可以写真心做人,可以写真心做事,也可以写真心做人和真心做事.
2.批判:为人虚假、虚心假意、欺世盗名.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一个秋日.狐狸找到了一个荀萄园,园子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欲滴,
狐狸非常想吃,无奈洞口太小,自己又太胖,钻不进去.它把自已饿了几天,才得以进园
它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不知不觉中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等它享尽了葡萄的美味想钻出园子时,却发现自已又胖得出不去了。它只好又把白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
许多人都嘲笑这只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都没得到。
你也认为这只狐狸一无所获吗?你也嘲笑这只狐狸吗?请就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你也认为这只狐狸一无所获吗?你也嘲笑这只狐狸吗?这句话是审题的关键,你怎么看待它的行为。许多人都会嘲笑这只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但大家都没有细想,其实,狐狸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经历,品尝了葡萄的滋味,获得了摘取葡萄的经验。而在人生中,也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才会有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最佳立意:
①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行动
②要勇于迈出第一步?③ 做比想更重要
例文:经历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铺就成功的阶梯。学生的学习经历从无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传统的学习只是教师给学生知识,学生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他们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对已知道的知识只凭机械记忆存入大脑,无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更不会灵活运用。而现今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愉精神及集体意识。他们在这种有意识地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一次失败将会增长一份见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浩好大海,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要掌握众多的知识,光靠老师教给他的知识是完全不可能办到的,作为教师理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主动的参与思考,与他人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斥着各种情绪,或有失败的痛楚,或有成功的愉悦,经历一次次失败取得的成功,他们欣喜若狂,"哇噻"一片,沉浸在成功后的喜悦之中。"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更深刻地领会这句话中所包蕴的哲理。少年爱迪生经过几万次的试验发明了灯泡,他在经历几千次失败后有人劝他不再试验了,没有什么希望的。爱迪生却回答说:"经过几千次的试验,虽然都失败了,但我知道哪些材料不适宜做灯丝。"爱迪生正是在边试验边总结的过程中成功的发明了灯泡。如果没有成功前几万次的失败,亿怎么也不知道钨适合做灯丝,也不会发明灯泡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挫折,有失败,那正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狐狸与葡萄园》中的狐狸瘦了从园外到园内,又瘦了从园内到园外,表面上是与进园一样,但实质上狐狸却有吃过葡萄的经历,吸有这只狐狸懂得葡萄的甘甜。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经历,甚至看也没看过,听也没听过,就不会知道其中所衍生出的各种感受,懂得经历这件事的奥秘,更不会有真知和灼见。对于学习者来说,经历就好比一只载人远航的船只,乘载你度过浩瀚的大海,驶向成功的彼岸。
经历千锤百炼青石出自深山,又经烈火的锻炼终成石灰;不负老妪的铁杵终能成为绣花针,没有一次次的经历,就没有结果。经历就是人们常说的历练,历练深,经验会更多,成功就不会太远。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茶庄与成功人士聊天,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经济专家。他们大都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人们总是说创业多么艰辛、痛苦,而实际“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于是他就此写成了论文,并把这本书交给了剑桥校友——韩国首相朴正熙。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经济起飞了。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
请以“成功”为话题,完成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话题作文,从材料给的事例来看,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暗含着写作的导向,即兴趣+坚持=成功,这是写作的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议论文要有充足的论据做例子,论据最好正反都有,能增强说服力;记叙文要用事例来暗示成功的路径是“兴趣+坚持”,情节要生动,曲折。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语言要比议论文有文采,内容要含蓄些。
点评:话题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读懂话题的指向,通过表面理解深层次的东西,或者从所给的材料中选出能够透露写作指向的语句,然后根据要求(题材、题材)来行文,写作要具有真情实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