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8:01:51 【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森林中有一只云雀。有一天,它在唱歌时遇到了一位手提盒子的农夫,那个盒子装满了虫子。云雀拦住了他,问道:“你的盒子里面是什么?你要去哪里?”农夫回答说,他捕捉了很多虫子,想把它们拿到集市上去换些羽毛。云雀听后就说:“我有很多羽毛,我拔下来一根与你交换吧!这样就可以省了我去找虫子的力气。”于是农夫把所有的虫子都给了云雀,作为交换,云雀给了他一根羽毛。第二天还是同样的交易。第三天,第四天……直到云雀一根羽毛也没有的时候,它再也不能飞了,更不能去找虫子吃了。它看起来丑陋无比,也不能唱歌了,很快,它就死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则寓言涉及一只云雀,一个农夫。材料的主体应该是云雀,羽毛是云雀赖以生存的本钱,只要有羽毛,就能捉到虫子,而一旦失去了之后,就只有死路一条。很明显云雀是我们应该批判的对象,无论选取哪个角度,立意应是批判性的。
  根据寓言故事中云雀的言行,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捷径与坷坎?云雀以为得到虫子的简单方法最后被证实,那是一种更加艰难甚至是危险的办法。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寻找了多次的便捷之路,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坎坷;
  2、戒懒?云雀为了省下找虫子的力气,用羽毛换虫子,结果丢了性命,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好逸恶劳,总想不劳而获。历史上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可由浅入深阐述懒惰的危害,勤劳的意义;
  3、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云雀的目光是短浅的。当拿“自己的羽毛”换“眼前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成为一种习惯或生存方式时,人生的道路基本就走到头了,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4、自弃与自强?云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失去了理想,开始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生活。人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奋斗,人不能自弃,民族不能自弃,人类不能自弃;
  5、戒贪;
  6、量变引起质变;
  7、不可丧失根本。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纳尔逊·曼德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学会宽容。
宽容如水。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宽容似火。因为更进一层的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心平如水的宽容,已是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感动。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冰冻,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如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宽容是门学问。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你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宽容并非包庇,隐瞒,而是帮助。
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宽容赋予了生命多么美丽的色彩!
天地如此宽广,但还有比他更宽广的东西——人心。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本题解析:
材料的内容是曼德拉的一句名言,立意的重点应该是后半句“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解读其含义,最佳立意是:做人要善于忘记过去的不幸和怨恨,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以开阔的胸襟处世。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心,就是真诚的做人做事。
请以“真心”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真心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鸟儿嬉戏,蝶儿起舞。这无数的生灵,奉献给了大自然……
你看,那天边的云,漂泊不定,悠然自得。可它懂得回报,当它离开蓝天后,它会伤心落泪,泪水可以浇灌一片稻田,也可以滋润一片草坪,这是它真心的回报。
秋风瑟瑟,鸟儿拍打着翅膀,成群结队地飞走了。树上的叶子枯了,落入大地,化作春泥,又为明年营造更动人的春色。这是落叶的真诚回报。
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扑向大地的怀抱,为孕育丰年而回报着……
岁月轮回,四季交替,春去秋来,一切都在回报中自然而又和谐。这是大自然永葆生机的秘诀,这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保证!
物已如此,人更知情!八月飞雪,一女子迎风而泣,弹起琵琶诉不尽的相思,这是昭君的选择,为了两国的长治久安,她以一颗回报的心选择了离开。屈原投身汨罗江,以生命昭示了社会,以生命回报了他的祖国。《史记》的书写“字字含怨,声声带血”,这是苦难的经历给司马迁的馈赠;《命运》、《英雄交响曲》这些失聪后的杰作,是坎坷人生对贝多芬的回报。
百善孝为先,律师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当代孝子的佳话。这是在享受亲情的温暖时,对亲情的回报。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十分困苦的条件下,用稚嫩的双肩毅然决然地担当起了服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并抚养着无血缘关系的小妹妹的重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这是真情的付出,赢得的真情回报。
回报方式虽不同,但却诠释了人生的价值。留给我们的是万分感慨,万千思索——生命只有在回报中,才能绽放出灿烂迷人的光彩。
万千情愫在笔尖萌动,英雄和伟人留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财富,父母留给我们的是养育之恩,老师留给我们的是知识,朋友留给我们的是关怀和帮助。在我们的生命中写满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感动与惊喜,将深埋我们心头,会唤起我们的回报。回报是我们生命的要素,不过,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再赋予我们第二次生命,相信我们还会选择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散文,令人百读不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①思路清晰,过渡严谨。由自然之物到世间之人,以“物已如此,人更知情”相勾连。②托物言志,借事言情。自然的云、花、鸟、蝶,风雪、树叶等等,都是作者所托之物。昭君的选择,屈原的投江,司马迁的著书,贝多芬的交响乐,又是作者所借之事。③整句为主,散句辅助。文中多次运用整句,使句式齐整,音节和谐,内容洗练。散句填充整句之间,使情感抒发更为饱满。本文在写自然回报文段中略显重复,可谓瑕不掩玉。
立意参考:
1.呼唤:真心做人、真心做事.
真心做人:真心实意的做人、待人——家人、同学、同事,以及待天下人;
真心做事:真心实意的做事、做工——学习、工作、任务,以及为国为民,
具体作文中心可以写真心做人,可以写真心做事,也可以写真心做人和真心做事.
2.批判:为人虚假、虚心假意、欺世盗名.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一个秋日.狐狸找到了一个荀萄园,园子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欲滴,
狐狸非常想吃,无奈洞口太小,自己又太胖,钻不进去.它把自已饿了几天,才得以进园
它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不知不觉中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等它享尽了葡萄的美味想钻出园子时,却发现自已又胖得出不去了。它只好又把白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
许多人都嘲笑这只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都没得到。
你也认为这只狐狸一无所获吗?你也嘲笑这只狐狸吗?请就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你也认为这只狐狸一无所获吗?你也嘲笑这只狐狸吗?这句话是审题的关键,你怎么看待它的行为。许多人都会嘲笑这只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但大家都没有细想,其实,狐狸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经历,品尝了葡萄的滋味,获得了摘取葡萄的经验。而在人生中,也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才会有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最佳立意:
①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行动
②要勇于迈出第一步?③ 做比想更重要
例文:经历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铺就成功的阶梯。学生的学习经历从无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传统的学习只是教师给学生知识,学生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他们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对已知道的知识只凭机械记忆存入大脑,无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更不会灵活运用。而现今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愉精神及集体意识。他们在这种有意识地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一次失败将会增长一份见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浩好大海,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要掌握众多的知识,光靠老师教给他的知识是完全不可能办到的,作为教师理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主动的参与思考,与他人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斥着各种情绪,或有失败的痛楚,或有成功的愉悦,经历一次次失败取得的成功,他们欣喜若狂,"哇噻"一片,沉浸在成功后的喜悦之中。"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更深刻地领会这句话中所包蕴的哲理。少年爱迪生经过几万次的试验发明了灯泡,他在经历几千次失败后有人劝他不再试验了,没有什么希望的。爱迪生却回答说:"经过几千次的试验,虽然都失败了,但我知道哪些材料不适宜做灯丝。"爱迪生正是在边试验边总结的过程中成功的发明了灯泡。如果没有成功前几万次的失败,亿怎么也不知道钨适合做灯丝,也不会发明灯泡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挫折,有失败,那正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狐狸与葡萄园》中的狐狸瘦了从园外到园内,又瘦了从园内到园外,表面上是与进园一样,但实质上狐狸却有吃过葡萄的经历,吸有这只狐狸懂得葡萄的甘甜。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经历,甚至看也没看过,听也没听过,就不会知道其中所衍生出的各种感受,懂得经历这件事的奥秘,更不会有真知和灼见。对于学习者来说,经历就好比一只载人远航的船只,乘载你度过浩瀚的大海,驶向成功的彼岸。
经历千锤百炼青石出自深山,又经烈火的锻炼终成石灰;不负老妪的铁杵终能成为绣花针,没有一次次的经历,就没有结果。经历就是人们常说的历练,历练深,经验会更多,成功就不会太远。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茶庄与成功人士聊天,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经济专家。他们大都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人们总是说创业多么艰辛、痛苦,而实际“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于是他就此写成了论文,并把这本书交给了剑桥校友——韩国首相朴正熙。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经济起飞了。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
请以“成功”为话题,完成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话题作文,从材料给的事例来看,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暗含着写作的导向,即兴趣+坚持=成功,这是写作的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议论文要有充足的论据做例子,论据最好正反都有,能增强说服力;记叙文要用事例来暗示成功的路径是“兴趣+坚持”,情节要生动,曲折。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语言要比议论文有文采,内容要含蓄些。
点评:话题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读懂话题的指向,通过表面理解深层次的东西,或者从所给的材料中选出能够透露写作指向的语句,然后根据要求(题材、题材)来行文,写作要具有真情实感。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