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驯象人用一条铁链把小象绑在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长成了大象,可以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让小虎吃素,无论小虎怎么饥饿都不给肉食。小虎长成了大虎,可以攻击动物时,也不伤人。然而一次,驯虎人摔了一跤,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超负荷的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陈旧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感滋养”(当代作家崔道怡语)。《红楼梦》《呐喊》《青春之歌》《红岩》《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名著,曾影响过多少人,教育过多少人,鼓舞过多少人!爱读书的同学,你有过给你智慧、信念和力量,使你魂牵梦萦的读书体验吗?
请以“我的读书体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我的读书体验”,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而且并不难写。写作时可以考虑多种文体:
一、记叙文。可叙述经历或故事,如“书伴我成长”“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在叙述过程中,可适当穿插议论。
二、散文。散文选材自由,易于抒发主观感受,切近“我的读书体验”这一话题。
三、议论文。可以对与书有关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主张。需要注意的是,作文中要突出“我”,写出自己的体会。
四、说明文。比如“我的读书方法”“我是怎样藏书的”,等等。
[范文1] ?读《牛虻》随感
上帝
“您爱我?!您爱我有多深?足以为我而放弃您的上帝吗?他为您做了什么?这个永恒的耶稣——他为您受过什么罪,竟使您爱他胜过了爱我?就为了那双被钉穿的手,您就对他如此爱戴?看看我吧,看看这疤,还有这儿——”
牛虻一身伤疤地蜷缩着,颤着缺了两指的手,瘸着一长一短的腿,带着左脸一道深深的疤……他的对面,是穿着红色法衣的主教蒙泰尼里。这个老人正痛苦地坚持着,面色庄严,内心却陷于崩溃……
就这样,父子之间筑起了一座耶稣的教堂。直到儿子死在父亲面前,留下最后一句话:“主教阁下——您的——上帝——满意了?”他还依然深爱着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亲自为儿子掘了坟墓,却对他百般关怀,并随着他一同离开了人世。他们之间爱得如此深挚,恨得却又这般铭心刻骨。你见过这种饱含着痛恨的爱吗?你又见过这种蕴含着深爱的恨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悲剧,是上帝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也是上帝,让他们背道相离。
放下手中的书,我不无彻悟地笑出声来,耶稣的身上霎时沾满血腥。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圣子耶稣为人类而献出了生命;但这远没有他从人类身上剥夺的多。正因为他,才有了教庭和圣狱,才有了封建宗教的压制,才有了主教的为所欲为,才有了军队的杀戮,才有了这样的牺牲和离散。
正如蒙泰尼里选择上帝而放弃儿子一样,许多本性善良的人因为选择了上帝而失去了太多,太多。我并不否认人是需要信仰的,但那不该是十字架或是香火,他们会使人变得软弱而空虚。作为红衣主教的蒙泰尼里,在用《圣经》开导他人的同时,自己却是迷茫的,他因为儿子一辈子没原谅他而心力交瘁。而牛虻呢,就连牺牲也感到踏实。因为他信仰的是生活,是实践,是坚强的意志。
眼里当装得下挫折呀,目空一切便不是真正的生活!困难的时候,是亲人和朋友夜以继日地守着你,支持着你,而不是上帝,不是吗?
牛虻是革命英雄,至少,他依赖着自己而成长。
成长
牛虻这个人物影响了几代的中国人,不仅是因为他的革命精神,更因为他有着超凡的承受力。他曾经也就是一个纯真脆弱的贵族男孩儿,甚至承受不了女友的一点误会。而最终,他承受了无数“战火”的洗礼,也平静地承受了死亡。
我能感到一个人在这世界上立足的不易,也许没有些伤疤的人便无法成为有用之才。牛虻曾在肮脏的妓院洗过盘子,曾替比畜生还凶猛的农场主当过马童,曾在走江湖的杂耍班子里当过小丑——带着帽子,挂着铃铛,曾在斗牛场里为斗牛士干这干那,曾屈从于任何一个愿意凌辱他的混蛋,曾忍饥挨饿,被人吐过唾沫和踩在脚下,也曾乞讨发霉的残羹冷饭,但却遭人拒绝,因为还有狗要吃在前头。
成长,是艰难的啊。就好像一群小鹿,谁有勇气,谁跑得快,谁就活下来;否则,就被淘汰。挫折中是难免要流眼泪的,擦干了,站起来,就长大了,坚强了。用牛虻自己的话说,他从死亡那里走来,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写下的针砭时弊的文章严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他的高尚的人格尊严甚至压倒了死亡。这些就是一个叛逆的贵族少年咽下苦涩以后的成长。
“啊,过程!”我想到了坚持。不知为何有许多学子要退出成长呢,为了些许成败,为了某些情绪。推开门,树影摇曳,满枝繁花,徐徐的风扑面而来,穿过门厅,翻动着书页。“原来这生机是挡也挡不住的。”既然有机会成为一个人,就要坚持到底,看成长能把我变个什么样的“英雄”。
“牛虻,哈!”
[点评]
这篇读后感叙议结合,阐发得挥洒自如。文章分列小标题,表现了作者由阅读名著而产生的两点感悟——一是信仰上帝不如信仰生活,二是面对生活的磨难要勇于承受。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美国南部有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非常优秀,经常是优等奖的得主。他得奖后,总是毫不犹豫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一位邻居很惊讶地说: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末慷慨的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总的南瓜超过你吗?这位农夫回答说: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原来,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生态,家家户户的天地都比邻相连,农户将得奖的种子分给邻居,邻居就能改善他们的南瓜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领近郊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
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从本质上来讲是相互竞争的,然而,双方又有一种微妙的合作关系和依存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人类的生存关系。
请以“帮助”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题目分析:这是一个富有哲理充满辩证法的故事。他将竞争与帮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打开了又一道智慧之门。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审材料:
主体材料:故事有悬念,颇似相声中的抖包袱,具有益智启思的特点。
议论提示: “相互竞争”“微妙的合作关系和依存关系”“人类的生存关系”三个短语,在思维上体现了三个层次,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在任何一个层次上都可以做文章。
审要求:
话题:“帮助”在本题目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助,与扶弱救困、同舟共济不同,它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帮助,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立意:结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阐明共同进步的主题。
文体:以议论文、记叙文为佳。
拟题示例:
真正的帮助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特殊的帮助
没有帮助的帮助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元代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所经过的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他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已故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部门频出“窝案”,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一批人,有的甚至整个班子的成员无一幸免。“慎众”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损坏严重。有人说服用碘片可以防辐射,也有人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于是中国出现大范围的抢盐潮,很多地方食盐脱销,有不少人因为抢盐而受伤。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