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前首唐诗一、三联写景,由近及远,先写金陵的渡口和江边的楼阁,再将镜头逐渐拉远,依次写出江水落潮,波动的月影,再遥望寥廓的星空,三两个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闪烁。侧重以动写静。后首宋词前半部分写景,从城楼写起,再写天边夕阳如血,从天际而来的大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侧重动静结合。
(2)前首唐诗通过静谧的夜景,抒发了作者内心孤独的羁旅之愁
后首宋词通过涌动的夕阳衰景和凄清的秋意,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思。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3)?,水随天去秋无际。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____。
(5)吾所以为此者,?。
(6)谁怕??。
(7)?,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8)舞榭歌台,?。
参考答案:(1)暮霭沉沉楚天阔。(2)小乔初嫁了。(3)楚天千里清秋。(4)凄凄惨惨戚戚(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一蓑烟雨任平生。(7)羌管弄晴。(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五言绝句,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这是一首送别小诗。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棚。请你写出这两句表达的意思。
参考答案:
(1)地点、时间(1分)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暗淡。(2分。各1分。)
(2)分手后,离人虽己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地看。他的“每一看”,便引起送行人“肠一断”,送行人劝慰离人,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3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竹 轩 诗 兴 (南宋) 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小题2: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面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小题1: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把握,注意这些句子的体会:“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