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2019-12-28 08:55: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粗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诗得法杜甫
B.词有“魁伟之文……”
C.重之也如此
D.乐林泉之胜
2.下列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学甫不为者
  ②臣诚恐见于王负赵
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
  ②樊哙覆其盾
C.①蜀、江西君子庭坚配轼
  ②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①其重之如此
  ②臣之壮,犹不如人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迁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徙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用诚至盩厔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①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扞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跸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②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
(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 ①迓(yà):迎接。②鸠:通“勼”,集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  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仰:仰望
D.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比:与……相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3分)(  )
①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
②数出赀助边
③震即斩以闻
④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
⑤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⑥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防;严武知其才能,在自己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于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张用诚以为(马勋)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2)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梁州,现在抛弃他们^造**,有什么好处呢(所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 (1)句意正确2分,“其”“以”“馆”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妻子”“反”“何所”各1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仰:依赖。
小题2:①中严震因富有而在乡里做官,不属于“兴利除害”。④表现了严震对皇上的忠诚。⑤中“仆用诚”“格杀其子”的是马勋及其左右。
小题3:“升任恒王府司马”的是严震,而非严武。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小题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
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谨”1分,“申”1分,“庠序之教”1分,
“孝悌之义”1分,“颁白者”1分,“负戴”1分)
小题1:(6分)第一段:(3分)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每点1分)第二段:(3分)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每点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有言其贤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困于平城转徙于江湖间
C.季布为项籍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问题。(16分)
左雄传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③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迁冀州刺史?(2)宜在喉舌之官
(3)台阁以为故事?(4)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2)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可概括为:(1)?;(2)?。(2分)
小题5:文章善用典故,请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质,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3分):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的行为。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渐渐;提升、提拔;典范;同……交好 (每小题1分)
小题2:(1)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是具有效忠皇帝的品质,向皇帝上书推荐他。(采分点:以、上)(2)这时,大司农刘据因为职务上的事情被谴责。(采分点:是、以、被动句)
小题3:(2分)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2分)(1)九卿之位,需有尊严与威望;(2)目前所用之法,不合古制。
小题5:(3分)(1)忠直谏诤;(2)秉公执法(答对一点给2分,2点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可先联系语境揣摩,再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将各个实词的可能义项逐一代入。题中,“稍”是“渐渐”之意;“擢”是“提升、提拔”之意;“故事”是“典范”之意;“善”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同……交好”之意。
小题2: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的“以”作动词,“认为”之意;“上”作名词,即皇上。第(2)题中的“是”作代词,相当于“这”;“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全句是个被动句,因此,“谴”要译为“被谴责”。
小题3:给文言文断句,要先大致读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解答本题,第一个标志是句末语气词“焉”,其后应断句。其次,第二个动词“免”之后紧跟表时间词语“后”,可知此字后可断句。
小题4:解答此题,可先在文本中筛选出属于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的内容,然后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后,再进行归纳。比如:“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可翻译归纳为“九卿之位,需有尊严与威望”;“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可翻译归纳为“目前所用之法,不合古制”。
小题5:解答此题,可先根据该典故所在的语境,揣摩其大意,然后选择恰当的四字短语。比如:“王臣蹇蹇之节”是虞诩向皇帝推荐左雄时称赞左雄的话,大意应该是说左雄能忠于皇帝,敢于直言规劝,因此可归纳为“忠直谏诤”;“韩厥之举”是左雄在周举劾奏左雄时赞扬周举的话,大意是称赞周举虽然是左雄推荐当官的,但却不避嫌疑,因此可归纳为“秉公执法”。
【参考译文】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汉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州部有很多豪门大族,喜欢相互请托,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
永建初年,朝廷征召左雄入朝,封任为议郎。当时,汉顺帝新新近接位,大臣们懒散懈怠,朝廷政事有好多缺失。左雄几次上书言事,其言辞深刻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公道的义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的百官,大多数是拱手不行,缄默自守,认为得到皇帝恩宠就是贤能,为皇帝尽忠尽节就是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像白璧那样纯洁的人不可以做,与众人能相互融合的人多有后福。’我见议郞左雄,多次上封事言事,甚至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以之作为警戒,确实有帝王之臣的忠贞的节操,有周公规劝成王的风范。应该擢升左雄为喉舌进谏的官,一定会有匡扶辅弼的收效。”于是朝廷封任左雄为尚书,第二次升迁为尚书令。
这时,大司农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下诏送尚书府查办,一路上传呼催赶,又用捶撲敲打。左雄上书说:“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公,在大臣之列,行走时有身上的佩玉响着音节,举止间有庠序礼教的风仪。孝明皇帝的时候才有捶撲敲打的处罚,这都不合于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做法,从此以后九卿再也没有受到过捶撲敲打的处罚。自从左雄执掌纳言之任,对朝廷多有匡扶肃理。每次他上表章奏议,台阁都把他的表章内容作为施政的成例。之后,左雄升迁为司隶校尉。
开初,左雄曾推荐周举担任尚书,周举到任后干得很出色,议论的人都称道这件事。等左雄升任为司隶校尉时,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担任将帅。而冯直曾经因为接受赃款获罪,周举因为左雄举荐冯直一事上奏弹劾左雄。左雄和颜悦色地说:“我曾经侍奉过冯直的父亲而又与冯直交情深厚,现在周举拿这件事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那样的义举啊!”因此,天下人对左雄的奉公之心都很敬服。第二年,左雄犯法免官,后来又担任尚书。永和三年去世。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