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8 09:23:47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峰骆驼行走在沙漠里。正午的阳光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的碎片把它的脚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顿时染红了沙粒,升腾起一股烟尘。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着。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里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痕。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加之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玻璃生气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注意抓住材料的整体意义;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而找准发生骆
驼的悲剧的原因。
参考立意:1.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
2.在艰难困苦中要有平和从容的心态;3.小错可酿大灾,小事亦须谨慎;
4.要正确应对危机事件,防止发生损害的“蝴蝶效应”5.遇事要冷静;?
6.要忍耐;? 7.冲动要受惩罚;? 8.要以理智浇灭心中之火;
9.心态决定命运;?10.不要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 文体自选;(2) 题目自拟;(3) 不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人生大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五千年文化长河渐渐东去,流照千古,直至今日,仍流淌在人们心里,这是教育之力。孔子之乐,在于三千桃李,誉满天下;醉翁之乐,在于一城百姓安于教化,得人生之乐;宋江之乐,在于一百零八条莽汉成为忠君爱国之义士;唐僧之乐,在于弟子们知错能改,修身养性,终成正果……君子之大乐,在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所以将此乐置于“三乐”的最高层次,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诚为乐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教育天下英才,他们才有对先人的敬仰与见贤思齐;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不正是对民众的教化从而使他们懂得为国为民的大义么?这种种国粹,种种文化精华,便是在教育中得到了传承。试想,没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大乐,当面对失却了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世人,面对失却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的世人,面对失却了岳武穆精忠报国之志的世人,面对失却了铁骨铮铮的苏武之节的世人,面对失却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世人,面对失却了王进喜铁人精神的世人,谁还能不掩面失声痛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国民精神见长,国力见强,重现泱泱大国之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才能怡然自足,得人生大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于国于民都是必要的,这便是在奉献,在付出,诚为乐也。人之初,性本善,一张洁白的大纸,伴着一声啼哭展开,没有教育,白纸将添上一道道污渍;有了教育,方显色彩斑斓之美。当人们感慨于如今“我爸是李刚”的强悍、“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虚、“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的雷语,何不反思:与其现如今义愤填膺,不如从教育抓起,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造出个更美好的世界?那时,小康不远,大同不远,诚为人生大乐。
不必低吟“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而忧愤满怀,似屈子般郁郁而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孔子般颐养天年,得人生大乐。人生匆匆几十载,这样过,这样活,才能有价值,有意义,快乐一生!
点评:本文高屋建瓴,正反对比,简洁凝练。作者视野开阔,拟题时即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人生大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议论教育英才之乐时,不是着眼于个人的毁誉得失,而是重在阐明它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国民精神的构建、国家形象的展示不可或缺的意义,显示出高屋建瓴的深刻。作者善用对比,几组凝练而老到的排比句,既是对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之功的褒扬,更指出了教育缺失的巨大危险。无论从立意、谋篇、表达或考生文化素养等任何一个方面看,本文都是一篇应当获得满分的考场佳作。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选择孟子提出的“‘三乐’中‘一乐’作文”,这就为作文确定了三个备选话题。“一乐”的话题范围是家庭亲情,“二乐”的话题范围是事业抱负,“三乐”的话题范围是教育成才。对于考生,三个方面都并不陌生。“三乐”中间任选其一,“三乐”还都可以转化为许多相关话题,谈“乐”之因、“乐”之果、“乐”之事、“乐”之情、“乐”之有、“乐”之无、“乐”之无中生有、“乐”之有中变无。“三乐”中任何一“乐”都不会是空洞的,都因具体内容充实而享其“乐”。要提醒的一个问题是重视文体要求。写议论文就要把道理说透,写记叙文则要有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三乐”中之某一乐的意旨。现在考试的作文题都注意限制与开放的平衡,虽然写作的题材范围和切入角度都在不断变化,但反对宿构、套作是一贯的,考生要写真话、抒真情,确立正确的写作态度,端正文风,写出文情并茂的好作文!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互联网“范文”唾手可得?有几个学生能坚定地说不?
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黄小淇居然会上网抄袭作文了。这是贵阳的家长叶欢近来最烦心的一件事。
这天,一篇只要写300字的想象作文愁坏了黄小淇。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题目是《未来的能源》,可小淇不太懂“能源”是什么意思,也想象不出未来的能源是什么样。
叶欢便提醒他:“你可以上网学习一下科学家们怎么说。”
没过多久,小淇交卷了。作文本上工工整整:“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
叶欢不太相信儿子会用“漫步”、“挺拔”这些词儿。她起了疑心:“这真是你写的?”老实的黄小淇立即低头承认:“是在网上抄的。”
叶欢气得拉着儿子到电脑前。网页还没有关掉,她发现,只会用一只指头敲键盘的小淇居然找到了一个专为小学生作文提供范本的网站,而这个网站上有十多篇题为《未来的能源》的作文。被小淇抄袭的这一篇有七八百字,“不知道他是懒还是聪明,只抄了300多字。”
虽然小淇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也不抄作文了,叶欢还是觉得事情严重,第二天便心急火燎地去找老师商量对策。可老师说,上网抄作文在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中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黄小淇的老师说,自从学生们从三年级时开始学着写作文,每个班都偶尔会有抄袭现象,以前是抄作文书和杂志,现在抄网络。
“现在孩子们都是连字母都不认识的时候就会玩电脑游戏,快捷键用得比老师还熟练。”这位苦恼的老师说,当孩子们学会了利用现代科技来逃避功课、偷工减料时,教师们该如何应对?这是互联网给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位语文界人士认为,如何引导学生向互联网唾手可得的“范文”坚定地说“不”,这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也应该引发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育现状的思考。
老师核查“Google作文”?一查一个准
贵阳市南明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赵小婷每次发现有学生抄袭作文,都会在班上点名批评,但这样的情况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
“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样,老师心里都有数。如果哪个学生的作文表现突然超越了平时的写作能力,我肯定会查一查。”赵小婷说,这样的“核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
昆明某中学语文教师邢丽曾经布置给初二学生一篇命题作文《人生如四季》。一位女生交上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用了很深奥的词语,邢丽觉得“如果不是经历了沧桑的人不可能感悟到那个程度”,便有些怀疑。但女生矢口否认。结果邢丽没用一分钟便在网上搜出了原文。
赵小婷说,现在一些为中小学生辅导作文的网站收录了大量作文,几乎涵盖了老师们能想得出的所有题材和题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层次应有尽有。
“虽然这些网站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文的范本,但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们也许就很难忍住全文照搬的冲动。”赵小婷说。
赵小婷甚至发现过有学生上网“悬赏”征集写手为其捉刀。有一回她发现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关怀》“表达过于流畅”,便上网搜索,居然在一个互动问答网站上找到了原文。
原来,这个学生在这个网站上悬赏10分求人帮忙:“写作文《关怀》,四年级的,急急急啊,快啊,450字左右,记住小学四年级,不要太深奥哦!”看到无人响应,心急的孩子又把悬赏的分数提高到50分,没过几个小时,便有人跟帖奉上了一篇“原创”作文。
“虽然作者努力模仿四年级学生的语气,但那种成年人的思考模式和叙事方法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我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为了网上的虚拟分数帮助孩子们造假呢?”这位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气愤地说。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抄作文“不对”,但这些有过抄袭经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太痛苦了”。
昆明的初一学生陈莲莲(化名)说,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叹气声、抗议声一片。如果哪个周末的作业中有“作文”这一项,那一定是整个周末最艰巨的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这个平时语言表达很流利、跟同学们讲起笑话来“效果特别好”的女生说:“特别讨厌写作文,尤其不爱写说明文和散文。”
在一次快被一篇命题游记“逼疯了”的情况下,她上网搜了有关那个景点的资料,并大段大段地抄了下来。当然,老师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游记”的破绽。
“我还不算夸张的。我们有同学写《我的……》,要求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他上网抄,抄到一半才发现,网上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他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笑话了他好久。”陈莲莲说。
当然,孩子们都知道如何防范老师的“核查”。有的学生会改动作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有的会大幅度打乱文章的叙事顺序,还有的会将几篇文章掐头去尾捏合成一篇。
要求:请从“作文、抄袭、网络、经历、感悟、教育、积弊、个性”等词中任选四个作为关键词(“作文”一词必选),联系实际,角度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可谓大事之年,多事之秋,国人经历了太多,体验了太多。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总结了2008年的情感词语:感动、震撼、激动、振奋、欣慰、遗憾、别扭、愤怒……
  请同学们任选其中某个词语,围绕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