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柏树在伊朗被人们称为“自由之树”,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
有一天,一个青年问一倍受尊敬的哲人:“造物主创造了那么多能结出甜美果实的树木,可为什么却单单把不结果实的柏树叫做‘自由之树’呢?”
哲人回答到:“世上的每一种果树都有一定的季节,到了那个季节,才会茂密地生长,继而开花结果,而一旦过了那个季节,便会很快凋落。惟有柏树,她们不为时间所限制,四季常青,所以被造物主赋予了‘自由之树’的含义。”
“自由之树”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把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人在旅途,会遇到各种利益的诱惑,需承受一些压力。在诱惑和压力的驱使下,若我们试着去做一棵能够结出果实的树木时,自由便于我们失之交臂了;我们如柏树一般无拘无束地生活,不为尘世所累,不为名利所苦,保持心灵永远的清洁。这是一种追求与境界。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
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联想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
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1.卷面凌乱不洁,字体不规范,整体书写效果差的作文一律40分以下评分。
2.标点不规范扣1-3分。
3.缺标题扣2分。
4.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5.不足800字(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字扣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这个立意可深可浅,但凡是写材料作文,都要先从材料来看,然后结合材料去深化主题。春游时遇到雨,他们因为下雨而不能出游,但是雨一停就能再次出游了,如果把雨比作是困难,困难固然会阻止人们一时前进的脚步,但是就像马克吐温说的:所有雨都会停,也就是任何困难就会过去……
点评:考场作文,题目重要,开头更重要。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对不起,?”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注意: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文章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确立中心主题,但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