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9:32:0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第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小题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第一问,可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如“如云白”是从颜色的角度来表现烟白色的特点;“流来”体现了烟的动态;诗人在描写烟的特点时,第三句“如”表明了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月光下的山岚的颜色。“流”字巧妙的写出了山岚的动态美,给人以形象感。
小题2:此题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抓住能体现诗人心理的关键词加以体会,如一个“惜”字,把作者对山中月夜美景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独”字表现出诗人独自在山中的孤独感和思念家乡的愁绪。由此可知,诗人正是运用以乐景衬托哀情的表现手法,来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3分)
?
?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5分)
?
?


参考答案:
(1)(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
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分)
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4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小题。(11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他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②仍:又。
小题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5分)
小题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小题1: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小题1: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5分)
答:?
小题2: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朝云横渡”既交代了作者被虏途中阴云横飞密布,十分恶劣的天气,又暗喻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还表达了作者被虏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既写出了作者乘敌囚车离乡北去,不知所往的伤感,又以“如水去”的生动比喻,写出了此行永不能回返的悲痛心情。
小题2:上片“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不仅描绘了敌区北国战乱的荒凉景况,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对国家前途担忧的悲苦心情,体现出女词人的爱国情怀。2分。下片“百结愁肠,既有父母兄长之亡丧的愁,也有国破愁。“2分。回首乡关归路难”乡关,乃亲人、祖国之所在,家之国破,身为敌虏,充满了家国破亡之悲,也写出了难以再见家园,再回故国的痛苦,充溢着爱国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横”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小题2:以最后一句为例分析。“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字字饱含着血泪。全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的家国之恨,被虏之痛,怀乡之情,仔细体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
小题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
小题1:景象: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2分)。
手法:渲染: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3分)亦可答: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3分)
感情: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