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9:37:0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小题1:“客心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5分)
小题2: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首先是因为军营中严肃之号令、庄重的气氛和严整的军容而“震惊”。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其次,因为 “万里寒光生积雪”的环境而震惊。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此时,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
小题2:(6分)“沙场烽火连胡月”,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在一起,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仿佛天生是来护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从惊转入不惊,承上启下,引出下面两句的“望”后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小题2:诗中前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幂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小倅(cuì),即协助知州掌管文书的小吏。
(1)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一个“春”指季节,大好春光;后一个“春”既指年华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意对即可)
(2)“弄”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传达出花在云散的情况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妖艳美丽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道后期
张说①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1)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子那归家心情的迫切。
(2)拟人,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手;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烦恼。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
注:谩:徒然。
小题1:“离人心上秋” 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小题2: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恋人,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前者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却依旧逢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意对即可)
(2)不同。《台城》中的“空”意为“白白地”、“徒劳地”,是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鹿柴》中的“空”意为“空旷”,表现出大山宁静幽深的境界。(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