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比较阅读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孟浩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意即“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的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
?
参考答案:同意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的多。(1分)原因是:(1)从意象的选取分析,孟浩然诗的意象仅限于云梦泽、岳阳城,而杜甫诗的意象则拓展到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在内;(2分)(2)从“炼字”的角度分析,杜甫诗中“坼”“浮”两字炼得好,广袤千里的吴楚两地就是因为有了这两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之上缓缓行进,这景象何等恢宏!(3分)
本题解析:比较鉴赏这两首诗作,需从意象的选择和炼字两个方面结合诗作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唐)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题1:首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2:赏析“远烧入秋山”一句中“入”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本诗四联景情相间,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云”“鸟”片刻千里的快速飞行引发“我”久滞难归的感伤。(1分)(若答“对比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思家更为迫切”之意也可)
小题2:(4分)“入”字写出夕照逐渐暗淡的动态过程(1分);也表明诗人伫望之久,乡愁之深(1分);余晖渐暗之景,渲染出感伤情调(1分),引发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1分)
小题3:(4分)先是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思乡之情(2分),继而是夕阳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2分)。(分析中景与情的具体内容须阐明,不可太笼统。)
本题解析:
小题1:诗的开头两句是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借景抒情。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小题2: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
小题3: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小题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萧瑟处”是指刚才遇雨的地方,萧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
小题1: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 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小题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分)
小题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离家今几宿,说明离家时间较长了,难免产生厌倦之情。也表现了其思乡之情。
小题1:前几联,描写了很多景物,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答题时要具体指出有哪些意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