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这首诗的序号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参考答案:1、D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归乡?
(邹旭 )
野花像铃铛挤满回家的路
今夜,所有的路都在回家
所有的路都是绝路
是你,是故乡这杯毒酒
夺走了我的远方。当我发现
黎明和家还有一水之隔
忧怨的月亮前来摆渡
母亲,你从一堆待捣的衣服中直起身来
迎向我,就像
一条大河截住她的细流
小题1:“毒酒”一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划线的诗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毒酒”一词通过新颖的比喻,构成独特的意象,贬词褒用(或反话正说),强调了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
小题2:①诗人通过母亲停止洗衣迎接“我”这一典型细节,既生动地刻画了勤劳的慈母形象,又表现了母亲渴盼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②“大河”截住“细流”比喻母亲的大爱融汇了游子绵长的思乡恋家之情。③这三个诗句如特写镜头,凸显母亲张开臂膀拥抱游子的情形,将作者的乡情乡思推向了高潮。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本题中诗人用“毒酒”来比喻“故乡”可谓是独特新颖,可见思乡之情到了致人死地,不死不罢休的地步。
小题2:母亲形象多出现在于故乡有关的文学作品里,此处的母亲形象更是作者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思乡的原因。解答本题可从一般文学作品中母亲勤劳、慈祥、盼望游子归来的形象特点作为思考的切入点,结合诗歌“大河截住她的细流”这一句得出母爱如大河,融汇、接纳、拥抱游子的典型画面,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题1:这首诗营造出来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这首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2分),表现了主人公漂泊羁旅,思念亲人的痛苦与惆怅之情。(2分)
小题2:
画线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2分),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小题2: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分析首联中“细草”和“独夜舟”两个意象的作用,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小题2:诗中第二联描写了?的景象,起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作者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形象是漂泊凄苦,怨愤不平。
小题2:雄浑阔大,?用辽阔的原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河来反衬自己身影之孤单渺小,借以抒发孤苦伶仃、漂泊无依的感伤情怀。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意象的作用首先写出画面,接着写出画面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主人公的形象当然是意象的象征意义。当然做本诗歌简单,只要对课本熟悉即可,因为课本内容。
小题2:熟悉课本内容,回归课本,作用就是写景抒情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斯楼也,?,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怡”“砺”“知”“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