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小题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5分)
小题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
小题1: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灯花落,棋局散乱等特点,从侧面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答出百无聊赖。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这一量词的使用使诗歌别具特色。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抓住“夜不能寐”、“抑扬顿挫”“渲染氛围”等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默写(12分)。
①?,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②?,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③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参考答案:(1)填然鼓之?弃甲曳兵而走?或五十步而后止(2)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輮以为轮?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曳、数罟、洿池、輮、砺、利、受业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巢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1)首联除了扣题春字,还暗示作者居住之处?的特点。
(2)颈联运用 ?、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参考答案:(1)破败(寒伧、窘迫)(2) 拟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自”、“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
?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2: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说说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夜深知雪重”的?(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自”是自由自在的意思;“横”字表现船漂荡横陈的情景。这两个字既写出了渡船因无人而随春潮漂荡的情态,也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小题2: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三方面写“雪重”。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自"字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用一"自"字,体现着悠闲和自得;横:指随意飘浮。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小题2:试题分析: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一要立足于整体,二是把握关系。这首诗,诗开头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全用侧写。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
(1)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
(2)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2)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江山如画
(5)金戈铁马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本题解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晏晏”“瞬”“谀”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