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8 09:42:3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意对即可)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下列各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小题1: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
小题2:“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小题2:《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歌鉴赏(11分)
忆秦娥?忆秦娥·娄山关
李白?毛泽东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凉、冷清、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氛围。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能力。从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清秋”“古道”“西风残照”可以概括出“凄凉、冷清、伤感的气氛”而毛词则写道“西风烈”“马蹄声碎”“雄关如铁”“残阳如血”,渲染了紧张、激烈、悲壮的氛围。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⑶谈笑间、?。(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⑵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⑶樯橹灰飞烟灭 ⑷舞榭歌台 ⑸长太息以掩涕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描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考查材料均来自教材,按照教材规定的要求进行背诵默写,全面掌握。难写易错字:跬、霁、樯橹、榭、蜉蝣、沧海。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这首诗第三联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众多山峰,在雨中变得幽暗,小径蜿蜒曲折,直通云端。营造了友人山居之所的高峻、幽深,仿佛处于云端的意境。(意对即可)
(2)首联指出卢岵处在幽深的山居;第二联写古树衬托其古朴,急泉清沙衬托其清雅;第三联写居处幽深,衬托其孤高;第四联中的养麦花衬托其高洁与春天般的生活的色彩。总之通过对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了卢岵古朴、清雅、孤寂、高洁的形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处士卢岵的景慕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