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2019-12-28 09:49:26 【

1、阅读题  现代文大阅读
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②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③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注①啼鴃,即“鶗鴂”,杜鹃鸟。阮籍诗句有“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②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他为请秦王发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终于感动秦王。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景仰。③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6.(1)作者写海,有时从感觉下笔,比如“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试从文中再找两例这样写海的句子。(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2分)
17.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
“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
玄圭
相识短短8个月,一介穷书生梁羽生让出身名门的林萃如义无反顾地下嫁了。朝夕相处不过月余,梁羽生的缺点在林萃如面前暴露无遗:除了写文章,他几乎一无所长,记性坏、不讲卫生、不爱素菜只愿吃肉……林萃如辞掉了令人艳羡、自己也很喜欢的工作,一心一意回家照顾梁羽生。他说:“我挣得不多,不够买你心仪的衣饰呢。“她答:“你就是我最好的衣饰啊。”……
住了许多年的老楼,梁羽生老不记得自家的门牌号。每到他下班时,林萃如就早早在阳台上守着,等到他的身影拐过街角绕到院子里来,她就冲他大喊:“先生,你的家在这里呢。”在楼下乱转的梁羽生就兴奋应答:“哈哈!你的流浪狗回来啦!”梁羽生嗜甜食和肉食如命,林萃如担心他吃多了血糖高,就不许他吃,梁羽生在家也就乖乖地不吃,但常常趁妻子不注意溜出去吃,她拿他没辙,后来就监工一般盯着他,常常他前脚刚踏进蛋糕店,她已经立在身后;他躲到办公室刚啃上烤乳猪,她就笑盈盈地来敲门了。
1984年,梁羽生完成《武当一绝》后,宣布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他带着妻子四处游玩。3年之后,梁羽生突然宣布:移民澳大利亚,从此退出文化圈。他素来惧内,事无巨细都定要与妻子商量,而如此重大的决定,他却先斩后奏。林萃如异常震惊,甚至有些责怪。他告诉她:“名利是追逐不尽的,可我们的夫妻情分却只有这一世。过去我欠你太多,现在该我补偿你了。”此前,梁羽生带林萃如游历无数国家,而林萃如独对澳大利亚钟情。
63岁的梁羽生,自1987年后真的封笔,不再写武林恩怨情仇。武侠小说只是他一个人的文字江湖,而他的现时人生,却有一个安静而努力地陪着他的女人林萃如。他欠她太多,再不偿还的话这辈子就来不及了。因为,她把人生中最华美的30年,全都献给了他。他无以偿还,唯有把余生的全部时光都付与她。
他把家安在繁华的悉尼,因为林萃如喜欢热闹。每天早上6点30分,梁羽生和林萃如比赛着起床,谁起得慢就要去花园剪新鲜的栀子和玫瑰;手脚笨拙的他,在她做饭时会捣乱一样地抢着为她放调料递盘子;每周三下午,他带她去悉尼歌剧院听音乐看歌舞剧;每个月12号,他们去“澳洲广场”第46层的旋转餐厅,一边观赏悉尼港风光,—边回忆在香港的快乐时光。
1994年,他年已古稀,身患多种疾病。他不怕死神来袭,怕的是,如果他先行离开,留下她会多么可怜寂寞。她把他当成孩子般呵护了30载啊,而他专心陪伴她不过7年光阴。他跟她“算账”,说自己欠她23年情,她就跟他“讨价还价”:“23年哪里够?你总不至于不等到我满百岁吧?“为了她,他戒了奶油蛋糕和烤乳猪。他在日记里写道:“努力活着,要走在她的后头。因为我的命就是她的命,我们要相依为命。”
她影子一般跟在丈夫身后,他上台阶,她轻快地先迈上去搀扶;他的筷子伸向肉食时,她嗔怪地敲他的碗边警告他;他嫌药苦,她就假装放一勺糖进去,然后哄骗他喝下;他不能吃糖吃肉食,她也不吃了;他80岁时,突然想聚集悉尼华人,遇上中国的节日就聚—聚,她便四处奔走帮他成立了华人“十圆会”……她须臾不离他。
“裂笛吹云歌散雾,萍踪侠影少年行。风霜未改天真态,犹是书生此羽生。”这是一位故交送给晚年梁羽生的诗,林萃如专门找来小篆体字帖,戴了老花镜认真地练毛笔字,然后将诗誊到个小本子上,走到哪里都把本子带在身边。如此她就深信:他会信守承诺,永远不会先行离开。只是风霜未改鬓边已白,她的侠影少年尽管许了深重承诺,却最终敌不过催人的岁月……
旧梦尘封休再启,此情如水只东流。当黄昏再来,暖暖夕阳薄纱一样,寸寸迈上台阶,罩上阳台,她再凭栏眺望时,再也等不到他回家了。
(摘自《读者》2009年第19期)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出身名门的林萃如义无反顾地下嫁一介穷书生梁羽生。却发现梁羽生有一大堆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林萃如只能辞掉令人艳羡、自己也很喜欢的工作,一心一意回家照顾梁羽生。
B.梁羽生不记得自家的门牌号。林萃如在他下班时就早早在阳台上守着,把他呼唤回家;林萃如担心他吃多了甜食和肉食血糖高,梁羽生常常趁她不注意溜出去吃,林萃如就监工一般盯着他。
C.梁羽生宣布封笔后就带着妻子四处游玩。后来突然宣布移民澳大利亚,从此退出文化圈。是因为林萃如对澳大利亚情有独钟。他要以此偿还对妻子的亏欠,唯有把余生的全部时光都付与她。
D.梁羽生在古稀之年身患多种疾病,他在日记里写道:“努力活着,要走在她的后头。因为我的命就是她的命,我们要相依为命。”因为他离不开妻子的精心照料,没有妻子他就像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小孩。

E.文章通过人物心理与细节描写,精雕细镂地刻画了文坛巨匠梁羽生传奇一生中丰满的个性,表现了他除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外与辉煌成就外,更有对妻子的百倍柔情与无私奉献,有力呼应了“红颜相伴老,江湖无遗恨”的题目与主旨。
小题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梁羽生对妻子的情深意重?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她的侠影少年尽管许了深重承诺,却最终敌不过催人的岁月”的理解与感悟。(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虽然京剧只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但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源远流长。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舞戏传统,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从唐代歌舞戏到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南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完整形式。发展到元杂剧,有了结构比较严谨的剧本,有了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舞台艺术,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衍化成为北杂剧和传奇并存,及至明末清初,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它们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传统,又各自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因地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音乐声腔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许多剧种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这中间,作为京剧前身的徽戏(微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和弋阳腔(包括后来在北京融化成的京腔)等,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艺术成就,为人们所喜爱。
  京剧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加上京都人文荟萃,使它得以广泛借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化各地多种文艺形式的精华。正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京剧博采众长,经过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终于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被称为“大戏”“国剧”,一度在剧坛独领风骚。京剧艺术蕴涵丰富,比如京剧的声腔和音乐方面,是在吸收徽剧、汉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一些曲腔和民间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昆腔、吹腔、小调的声腔音乐体系。它的唱词继承了我国诗、词、曲和说唱文学的艺术传统,确立了由上下句组成的“板腔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剧诗。它的唱腔和板式,多种多样,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各有不同的声腔和演唱方法,宜于表达各类人物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它的伴奏,既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又能对演唱起重要的烘托作用,形成了文武场合奏和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独有风格。在表演手段和技巧方面,它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化,吸收了各地方戏曲中的民族舞蹈、武术、杂技的长处和技巧,经过不断丰富加工,形成了唱、念、做、打、翻兼有,手、眼、身、法、步俱全的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特点。在服饰、道具、人物造型、脸谱方面,它借鉴和吸收了我国的民族绘画、雕塑、书法、刺绣及民间工艺的特长,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程式性的特点,不但鲜明生动、艳丽多彩,而且同京剧表演融为一体,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在剧目方面,也很有特色。它在内容上确有不少封建糟粕,应予剔除,但也有相当部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惩恶扬善、崇俭戒奢、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扶弱济贫等等,还有不少戏表现了民族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并给人以历史的知识。这些可以异时共存、异地共赏的东西,有助于人们道德品质的熏陶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观赏这些剧目,不但可以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教益。(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清代宫廷的重视、提倡以及京都特有的人文环境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B.京剧正是在元杂剧这个中国古典戏曲艺术高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京剧唱词的表现形式是由上下句组成的“板腔体”。
D.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京剧具有高度贴近生活的特点。
E.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2.第一段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
3.“观赏这些剧目,不但可以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教益”,其中“教益”指的内容是? ?
4.京剧是国粹,但在现代社会,京剧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有人说:京剧必然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200字左右)
?



4、阅读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别梁日孚序
明王阳明
进士梁日孚携家谒选于京,过赣,停舟见予。始与之语,移时而别。明日又来,与之语,日昃而别。又明日又来,日入而未忍去。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同舟之人强之北者开譬百端,日孚皆笑而不应。皆嚣且异,其最亲爱者曰:“子戒僮仆,聚资斧,具舟楫,又挈其家室,经营阅岁而始就道。行未数百里而中止,此不有大苦,必有大乐者乎?”日孚笑曰:“未易以语子也。病狂丧心者,方其昏逸瞆乱,赴汤火,蹈荆棘,莫不恬然自信。比遇良医,始苏然以醒。告之向之所为,又始骇然发苦;示之所从归之途,又始欣然以喜,且恨遇斯人之晚也。彼病狂不复者反从而哂唁之,以为是变其常。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而远日孚者且两月。及旋,而日孚居然以待!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归其家室于故乡,若将终身焉。日孚出于流俗,殆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矣。三月,其母使人来谓曰:“姑北行,以毕吾愿,然后从尔所好。”日孚请曰:“焯焉能一日而去夫子!将复赴汤火,蹈荆棘矣!”予曰:“其然哉?子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子务醒其心!”日孚良久曰:“焯近之矣。圣人之道,求之于心,故不滞于事;出之以理,故不泥于物;根之以性,故不拘以时;动之以神,故不限以地。奚必恒于夫子之门乎?焯请暂辞而北。”予莞尔曰:“近之矣!近之矣!”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营阅岁而始就道就道:上路
B.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无何:无可奈何
C.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假馆:租屋
D.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逆旅:旅馆、客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与之语,移时而别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始苏然以醒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C.圣人之道,求之于心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远日孚者且两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毕吾愿
B.以军旅之役出
C.归其家室于故乡
D.子务醒其心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明先生外出将近两个月后发现梁日孚居然还在等他,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梁日孚是诚心向自己讨教,并且真诚面对学问的。
B.梁日孚身为进士,本是想进京等候选拔当官的,但经过赣时遇到阳明先生后,却不顾同船的百般劝说,打算放弃北行,跟随阳明先生研究学问。
C.阳明先生因为有梁日孚的存在,更加叹服圣人的学问只要赤诚面对,就不会有达不到的状况。他觉得梁日孚实在是孟子说的“豪杰之士”。
D.梁日孚深悟阳明先生的学问之道,因此不再受困于人间的汤火与荆棘,暂时奉师命北上做官,完成老师对他的期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2分)
⑵予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