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小题4:(1)里面人物的肌肤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2)于是用笔蘸了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出现错误。
本题解析:
小题1:意况:神情状态。
小题2:本文没有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合而视之”的总写部分,主要是描写和议论。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紧盯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可参看;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小题4: (1)翻译时要注意“服”,动词,解释为“穿”。“文章”,解释为“花纹”。(2)翻译时注意“染笔”,解释为“用笔蘸了墨”,“所以”解释为“用来”。“谬”,解释为“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D.没而可祭于社者——没:通“殁”,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一旦以年满七十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之去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而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①其在斯人欤 ②吾其还也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
(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跟着唱和。
(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粘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昼夜研读,无问寒暑。年二十余不求婚配,冀卷中丽人自至。见宾亲,不知温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客逡巡自去。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一日方读,忽大风飘卷去。急逐之,踏地陷足;探之,穴有腐草;掘之,乃古人窖粟,朽败已成粪土。虽不可食,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读益力。一日,梯登高架,于乱卷中得金辇径尺,大喜,以为“金屋”之验。出以示人,则镀金而非真金。心窃怨古人之诳己也。居无何,有父同年观察是道,性好佛。或劝郎献辇为佛龛。观察大悦,赠金三百、马二匹。郎喜,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然行年已三十矣。或劝其娶,曰:“‘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又读二三年,迄无效,人咸揶揄之。时民间讹言:天上织女私逃。或戏郎:“天孙窃奔,盖为君也。”郎知其戏,置不辩。
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剪美人夹藏其中。骇曰:“书中颜如玉,其以此验之耶?”心怅然自失。而细视美人,眉目如生;背隐隐有细字云:“织女。”大异之。日置卷上,反复瞻玩,至忘食寝。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惊绝,伏拜案下。既起,已盈尺矣。益骇,又叩之。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拜问:“何神?”美人笑曰:“妾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垂青盼,脱不一至,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郎喜,每读必使女坐其侧。女戒勿读,不听;女曰:“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若不听,妾行去矣。”郎暂从之。少顷忘其教,吟诵复起。逾刻索女,不知所在。神志丧失,嘱而祷之,殊无影迹。
选自《聊斋志异·书痴》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为干禄求取
B.又读二三年,迄无效最终
C.益骇,又叩之磕头
D.郎暂从之跟从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书痴之“痴”的一组是(3分)(?)
①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②而益信“千锺”之说不妄?③以为金屋、车马皆有验,因益刻苦
④天孙窃奔,盖为君也?⑤我何忧无美妻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痴爱书如命,家里穷,可以卖任何东西,但舍不得不卖一本书。他读书时一律大声朗诵,“织女”认为这是他不能中举的原因。
B.书痴读书不分昼夜,不论寒暑,专心致志以致年届三十尚未婚娶,但他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考取功名,绝不成亲。
C.有一次大风吹走了书痴的书,书痴在追书时,陷入一个地洞,挖掘后发现是古人的地下粮仓,由此他对“书中自有千钟粟”深信不疑。
D.有一次他把在书架上找到的一个金辇,献出作为佛龛,与他父亲同榜及第的道员赐给他金银马车,他越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
⑵天空看起来是苍青色,那样的色彩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而无法看清?
⑶虽然没有丝竹管弦演奏音乐的盛况,但是一边饮酒一边咏诗,也足以尽情地表达内心幽深的情感。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郎暂从之”意思是他暂时听从了,“从”在这里是“听从”的意思。
小题2:①珍惜父亲的教诲;④天孙窃奔,玉柱知其戏。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B项“不考取功名绝不成亲”表述不合原意。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凡”,总共;“殆”,大概。⑵句中“其……其”,是……还是。⑶句中“虽”,虽然;“觞”,动词,饮酒;“幽情”,幽深的情感。
【译文】
彭城有一个叫郎玉柱的人,他的先祖曾经做官到太守,为官廉洁,得了薪俸不去购置田地、财产,却积了满屋子的书。到了郎玉柱这里,对书痴爱。家里贫穷,无物不卖,只有父亲的藏书,他一卷也舍不得丢弃。他父亲在时,曾写了劝学篇,粘在他座位的右边。郎玉柱天天讽诵,还用白纱蒙住,唯恐磨坏了。他不是为了求官做,而是真的相信书中真有黄金粮食。他昼夜研读,冬夏不间断。年龄到了二十多,不求婚配,希望书中丽人自己到来。见了宾客、亲人,不问寒问暖,几句话后就大声诵读,客人只好尴尬地走开。每次学使组织考试,都得第一名,可苦的是乡试却考不中。
一天,正在读书。忽然狂风骤起,将书卷刮走了。他急忙去追,脚刚落地,地陷了下去,他在里边一看,是个地穴,里边有腐烂的草。又挖了一下,却是古人地窖里的粮食,已经腐烂成粪土。虽然不能吃,可他更加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不假,读书更加卖力。
一天,登梯子上了书架,在乱书中找到一根直径一尺的金块,大为高兴,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应验了。拿出来让家人看,却是一块镀了金的轻铁,而不是真金块。他心里私下怨古人骗自己。
过了不长时间,有一个和父亲同年考上进士的人,来本地任观察之职。他爱好佛学。有人劝他把金块献给观察当佛龛。观察大为高兴,赠给他黄金一百两,马两匹。他极为高兴,以为“金屋”“车马”都应验了,因此学习更加刻苦。可年龄已经三十了,有人劝他娶妻。他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愁什么没有美貌的妻子。”又读了两三年,最终无效。人们都讽刺他。这时民间有传言:说天上的织女私自逃走了。有人戏弄他说:“仙女私奔了,都是因为你。”她知道是戏弄自己,听任他们去说,也不争辩。
一天晚上,读《汉书》到第八卷,将读到一半,见里边有一个用纱剪成的美女夹在页间。惊骇地说:“书中的颜如玉,难道真的应验了。”心里怅然若失。可细看美人,眉目简直像活的一样,背面隐隐约约有字“织女”,大为惊异。于是天天放到书上,反复看着玩,有时忘了吃饭,睡觉。一天,正注目间,只见美人忽然弯腰起来,坐到书卷上微笑。他吃惊的站起来,伏拜案下,等到起来,美人已经长到二尺长了。他更加害怕,又叩头。见美女竟下了桌子,宛然是一名绝色美女。他拜见问到:“是那里的神?”美人说:“妾是颜氏,字如玉,和你本来相知很久了。承蒙你看重每日盼望,倘若没有一个人来,恐怕千年后再没有人相信古人了。”他大为高兴,每次读书,一定让织女坐在身边。织女劝他不要读,他不听。女子说:“君所以不能飞黄腾达,就是因为死读书,你看黄榜上像君这样的有几人?你再不听,妾就走了。“他暂时听从了,一会儿又忘了,又诵读起来。读了一阵,再找女子,却不知哪里去了。顿时神志丧失,跪在地上祈祷,可还是不见踪影。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成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注]。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戴帽饧: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忧:母亲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组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淳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作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强横狡猾而不守法度之人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时,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1)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其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秋毫,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上公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