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省去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洁己”“省”“去”“安”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不谓”“尔”“弼”“守”各1分,全句通顺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少:轻视、看不起。此义与“多”(称赞)相反。
小题2:①说明有胆量,②说明爱家人,③说明对朋友好。文中人物品行选择题通常用排除法,排除不属于题干要求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3:“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错。刈,割(草或谷类)。这里理解错误,不是杀人的意思。
小题4:(1)句的关键词“洁”“安”使动用法,“去”多义词;(2)句的关键词“不谓”,想不到。“尔”,这样。“弼”,辅弼,辅佐。“守”,做太守(活用如动词)。文言翻译通常都会设置二三个关键词和一定特殊句式,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方面的知识对解答翻译题大有裨益。
文言文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父亲范抗,任郢府参军,范云随父住在府里。
范云一开始任郢州西曹书佐,转任法曹行参军。不久沈攸之叛变起兵围攻郢城,范抗当时任郢府的长流,入城担任防务,把家属都留在城外。范云被敌方军人捉住,攸之亲自审问他,声色非常严厉,可范云却容貌不变,沉着回答。攸之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可人意的小孩,暂且回家去吧。”第二天早上,攸之又派人把范云找来,命他给城里送信。城内守军有入主张把范云杀掉。范云说:“我城外的家里有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弟弟,他们的性命全掌握在沈氏手里,我若违抗命令,必定要祸及他们。我今天为他们而被杀,甘心如荠,死而无悔。”长史柳世隆平素和范云友好,设法让他免于一死。
齐建元初年,竟陵王子良做会稽太守,范云当时刚开始跟随竟陵王。竟陵王对他还不甚了解。恰巧遇上竟陵王游览秦望山,竟陵王让周围的人辨认刻石上的古文字,却没人能认识,惟独范云能诵读碑文,竟陵王很高兴,从此范云受到的宠信超过同府的其他人。
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省去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齐明帝召范云回都城,到了以后,授予散骑侍郎。又出任始兴内史。始兴郡内有很多豪猾大族,郡太守如有不善待他们的,就密谋一同杀死他,不成功,就把太守赶走。始兴边郡,有蛮俚部落聚居,这些地区盗贼尤其众多,以前诸任内史都是身佩兵刃用以自卫。范云到始兴境内后,用恩德来安抚他们。撤除监视的哨所。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范云性情笃实随和,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他爱好气节,崇尚奇伟之举,专意救助别人的急难。小时候跟领军长史王畡友好,后来王畡死于官署的房舍里,家贫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自己家里,亲自处理含殡入殓诸丧事。事奉竟陵王子良时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隆重。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子良曾经启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宽恕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其进谏的文书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纸,言辞都恳切而坦率。武帝无限感叹,因而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季节,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稼穑之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夕的宴乐安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不认识范云,这时就走近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
当范云官居吏部负责选官时,担任的职守尊贵而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范云性格直率而易激动,缺少威严庄重,心中有所是非,都轻率地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看不起他。起初范云做郡守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但位高权重后,颇看重与别人相互馈赠,然而家无积蓄,每有收入,随即分送给亲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各2分,加翻译共12分)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A.固而近于费
B.某所,而母立于兹
C.悚然而听之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烟霏云敛聚集
B.春生秋实果实
C.黟然黑者为星星乌黑
D.砭人肌骨刺
小题3:下列各项中有一项与与其它各项句式不相同的是 (?)
A.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B.求!无乃尔是过与?。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4:下列选项对文段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B.文章既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又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C.文章对“烟霏云敛”“天高日晶”“丰草绿缛而争茂”等秋状的描绘,是为了烘托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各2分)
(1)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
(2)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草木被秋风拂过便凋零变色,树木被秋风吹过叶子便脱落。 (2)此时只听到四面虫鸣唧唧,好像应和着我的叹息。
本题解析:
小题1:A表并列;B“尔”,你;D表转折。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2:“实”在这里是名作动,译作“结果”。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B是宾语前置,其它是判断句。A“乃”表判断;C语意判断;D“也”表判断。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小题4:“丰草绿缛而争茂”一句写得是夏天繁盛的景象。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5: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被动句式,“拂”与“遭”根据语境分别解释为“拂过”“吹过”;第二句时注意注意“但”解释为只是,“助”解释为应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扬动心中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取舍不合时务,每征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先家于汝阴 家:安家;
?B.辟太尉宋由府?辟:通避 ?
C.非所以垂令德?令:美好;?
D.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 )?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
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
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
(2)?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
(3)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
?
参考答案:
1.B?
2.C
3.C?
4.(1)吉祥安定是因为君王的德望而产生,灾害和反叛是因为君王的暴政而导致。现在有奇异的鸟飞翔在宫殿上空,有奇怪的草生长在庭院角落,不能不调查清楚。
? (2)由此看来,像武姜这般宠爱孩子,就像孩子饥饿时给他毒药吃,正是害了他。
? (3)等到审查冤案时,就凭借《春秋》中的大义来判断它。所以整个郡中都不再有抱怨的声音,所有的百姓都被他的恩典感化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节选自《左传》)
【背景】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过了两年多,晋文公死去,秦穆公欲独吞郑国,因此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坚持出兵袭郑。
1.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秘密地
C.晋人御师必于崤——御:驾车
D.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发
2.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B.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辍耕之垄上
3.能表现蹇叔有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崤
④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崤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1)我们的军队劳累得精疲力竭,远方的郑国却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
(2)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寿就死,你坟墓上的树都该有合抱粗了。
(3)我违背蹇叔的意思而使诸位受辱,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