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10:19:0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点绛唇雨恨云愁
王禹偶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恨云愁:诗人移情于雨云,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以表现自我心绪。
B.“江南”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迷人的魅力和繁华的景象。
C.诗人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D.全词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感情质朴,格调高旷,不落流俗。

②“一缕孤烟细”化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请比较赏析这样改动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①C
②答案示例一:
王维诗句描写的是大漠的风光,用“直”字凸显开阔荒凉的边塞景象;词中句子改用
“一缕…”“细”来形容“孤烟”,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轻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烘托出词人自己的孤单与漂泊之情,借景抒情,这一改动十分巧妙。
答案示例二:
两句都用了“孤烟”这一意象,但王维的诗是边塞诗,用“大漠”的空旷与“孤烟”相对,表现边塞的荒凉;而词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袅袅升起的景色,抒写的是游子的客愁,改为“一缕”和“细”,委婉细致,情景交融,这一改动十分巧妙。


本题解析:①、“繁华的景象”与词作内容和情感不吻合。
②评分要点:意境或景物特征不同,1分;情感,1分;效果,1分;手法,1分;表达准确流畅,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论语》)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韩愈《师说》)
(3)既见复关,??。?,体无咎言。?(《诗经·卫风·氓》)


参考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
(2)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3)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弘毅”“己”“载”“筮”等。每空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首联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2分)
(3)第三联的“他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往日”,一种解释为“来日”,你认为哪种解释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首联点明时间地点,(1分)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1分)为第二联写天地风云变化蓄势,(为后文写旅途飘零作铺垫),(1分)萧森的景象对战乱不息的形势有暗示作用(渲染忧愁的气氛)(1分)。
(2)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1分),家国的忧伤(1分),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3)“往日”: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想到在故园时必无此境,故两度落泪(或再现往日泪水)。(2分)
“来日”:两见菊开虽是乐事,但来年回忆起来必当落泪。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垂 虹 亭①
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③,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释]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②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佛广植桑苎的家乡。
小题1: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湖上的白帆如同白云,鲈鱼如同白玉雕成,柑橘如同黄金铸就。以白云喻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水为一、云帆难辨的境界,有动态美;以玉喻鱼,以金喻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鲈鱼和柑橘的金玉之质、金玉之色。
小题1:①照应题目,点明所写的景色。②拓展了意境的空间,使东南大地都沉浸在垂虹金色的秋光里,表达了作者对垂虹亭深厚真挚的爱。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到“比喻”2分,具体分析2分。
小题1: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注意其中的景色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小题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手法和分析各1分,表达效果关键词及情感各1分。)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1分),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1分)。
小题2:手法、分析各1分;作用2分,其中表达效果关键1分,情感1分。)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1分),突出(1分)乡愁的浓重(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虞美人·梳楼》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词写羁旅他乡,凭栏伤怀,思归念远的心情。“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小题2:“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满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