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2019-12-28 10:19:2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何谓绿色设计呢?所谓绿色设计(GD),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等。绿色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所谓绿色技术(EST)在西方被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技术、工艺、产品的总称。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尽可能的回收并再循环或重复利用。因此设计师的绿色设计可以遵循“获取最小值”这一创新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五种策略来获取更多更理性的创源。
环保专家都深知设置“不可能的……”作为设计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大胆提出的环境保护口号“零浪费”和“零浪费产品”,推动设计师们去创造更先进和更适合于环境的产品。例如,某公司开发的为复印机生产重新设计的流水线闭合回路系统已经节约了价值35亿美元的材料和零件。最近IBM公司宣布,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该公司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
设计师作为产品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往往由他们决定产品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产品如何制造?采用何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方式以达到最终的表面效果?产品如何使用?用后的废弃物如何处理?是否使用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对众多问题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顾客的需要,在这种实现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象浓缩清洁剂类的浓缩产品和传真、打印、复印等多种功能组合的多功能产品。类似的设想还有如用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积聚能量,满足住户的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需要。
非物质化方式是“获取最小值”这一设计原则的升华。它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变的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它给现代设计师们以新的启示,使绿色设计的这片天空更加广阔。
从设计开发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可有传统产品生命周期和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之分。传统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始于提取原材料的投入,经过产品生产加工;止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而绿色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制造、装配、包装运输、销售、使用、直到回收、重新利用等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会有物料的输入和输出,有时可以进入人为的循环,即再利用,有时则要进入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生态问题。
现代设计师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并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B.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
C.IBM公司,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在制造中央处理器时,将选用可以百分之百回收的塑料。
D.为了使用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方便,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少家庭已经将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聚焦能量。

小题2:这篇文章提出了哪些符合绿色设计思路的策略?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今天你“切客”了吗?
①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中国“切客”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②“切客”一词源自英文check? in(签到),指的是一个团体,他们是热衷于用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Hon Based Services)]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他们通过软件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对于他们来说,“切客”是标榜网络和现实“双重存在”的最有效方式。“签到”不仅能引起朋友关注,还能形成自己的圈子,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
③地理位置服务(LBS)有点抽象,但并不难懂,就像《哈利波特:凤凰密令》中,那个可以显示魔法学校每个人足迹的脚印地图。社交网站应用的核心是“我是谁,我和谁交流”,微博类应用的核心是“我关注什么话题”,LBS应用的核心则是“我在哪儿”。而“我在哪儿”这一核心信息,将会衍生出大量的服务及应用。对于网络游戏,LBS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意味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④专家分析,当LBS成功得到个人信息的行为轨迹、时间序列、地理的维度时,可以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关系链形成,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
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切客服务做很多事,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用你的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这样,只要一个人常去的地方和另外一个人常去的地方相符,那他们就有共同点,就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能通过LBS找到群体。陌生人可以因为共同的地域、喜好、习惯而成为朋友。例如,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⑥在国外,切客服务已经推出很多年,谷歌最早推出地图和谷歌地球业务,就可以算是早期的切客服务。而随着近年SNS、3G网络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
⑦现在,国内具有“签到”功能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街旁、新浪微博、即时客、游玩网……大众点评网还推出了手机版“签到”按钮。切客服务有使用便利、分享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中国的“切客”用户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切客应用有望为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契机。一家杂志这样评论“切客”:“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一个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能告诉用户附近的人或物……简单地说,位置改变一切!”
⑧当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签到”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网络社交行为。对于“切客”而言,LBS不仅能为他们即时获得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切客”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切客”是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悄然出现的一种人。
B.“切客”是喜欢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的团体。
C.“切客”是既生活在网络又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双重存在”的人们。
D.“切客”是热衷于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外,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国内的“切客”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的契机。
B.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C.LBS不仅能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即时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D.那些利用LBS经常在某地“签到”的人们,拥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朋友,从而改变社交圈子。
小题3:下列不属于LBS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一项(?)
A.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B.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
C.对于网络游戏来说,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么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D.你用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这样,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并回答问题。(共16分)
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100多年来,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吗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期,年轻的药理学工作者邹冈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的指导下,把很
少量的吗啡直接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发现只用十万分之几克,也就是全身用量的五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就能引起明显的镇痛效果。这说明,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后来人们又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形式。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尽管这两种分子结构很相似,但在人体内的作用却不相同:只有左旋吗啡有效,右旋就没有止痛作用。这些表面看来很奇特的现象促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别的钥匙即使表面看来很相像,也无法把它打开。这把“锁”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吗啡受体”或者叫“鸦片受体”。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到1973年,人们终于找到了它,而且证明人、猴、猫、兔、鼠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这就说明它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结构。
小题1:“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具体含义是什么?(6分)
小题2:“左旋吗啡和右旋的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6分)
小题3:“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能否举出事例说明科学幻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有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这种诗歌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写起,却写水中月影,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约略可辩,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的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唯有饱经离乱的不眠人才能够充分体会,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忽然船尾传来“拔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的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这里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写鸟写鱼,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又最富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使舟内船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景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然一体,读之如身临其境,由境会意。老杜善用“一句一绝”之体,得心应手,达到了工致天然的境界,确实不是一般徒事雕章琢句者所能企及的。
1、对杜甫《漫成一首》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E、晋朝人最爱写“一句一绝”体的诗歌,到了唐代,由于近体诗的发达,已经没人这样创作了,只有杜甫还能擅长。
2、《漫成一首》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各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两首分别是( )(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C、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E、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F、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物万里船。
3、诗歌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试简要说明其特点。
4、杜甫善写“一句一绝”这种格调的诗歌,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
李 河
  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更远。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每一条通衢干道、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先向南走,再向西一拐……。后来我到上海读书。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纬线坐标。
  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对我们来说,纽约和北京在网络上一样远或一样近。那些憧憬着网络社会未来的人们总是说:在未来时代,你不必出门就可以受教育、上班、购物、探亲访友。你甚至不必再出游,受那风餐露宿之苦,因为按照《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的说法:假如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2)听到牛铃的叮当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几乎身在瑞士了。
  毫无疑问,这种不需步行的社会将大大开拓人们生活的选择空间。一个公司的会计可以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为公司理财,而某个大商场(如果那时还存在的话)的经理也可以在远离都市的黄山或峨眉山从事经营管理。家园的概念将成为陈迹,人从一个地域性的定居动物重新变成逐水草而居的流浪者。
  不必步行的前景固然美妙,但有时也使人迷惘。不久前我看到一幅题为“未来时代”的漫画:一群像海豹一样的未来人趴在电子化的沙滩上晒太阳!画中的意思是说,当那双长期进化而来的脚不再为生计而奔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像阑尾一样多余的器官,最起码也会退化成人体的摆设或装饰品。
  不过从生理上说,(3)人们的腿脚如果长期闲置,并不会立刻像阑尾那样退化,倒是可能发生萎缩性病变。于是在一次关于网络的神仙会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网络的出现只是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自由。如果你愿意,照样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离住处20里外的地方步行上下班。当然,你也可以把一台登山器(它肯定是将来最有市场的健身器械)搬到家里,一边抽动着鼻子嗅着从电子屏幕上发散出的野外的芬芳气息,一边体会登山的乐趣。虽然有这样的建议,但我总感到这样的步行连同一双脚已经别无选择地变得多余了。
(选自《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两句,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互联网,文章却用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你认为文章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