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A.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②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①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D.①乃创奠枕楼,繁雄馆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前来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胸有大志谋略过人。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本题实词皆为常考的120个实词之中的实词,B项“说”音为“shuì”,“劝说”之义。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D项“乃”,连词,均为“于是”。A项①连词,于是②趁势;B项①介词,把,拿,②连词,因为;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
小题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A项中“于是南归大宋”不妥,原文“遂决意南归”意为“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关键词语(1)谋:谋划,商量。缘:由于,因为。期:预料,料想。何以:以何。(2)辟:征召,授官职。雅:很,极。慷慨:胸怀大志,刚直不阿。略:谋略。
文言文翻译: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功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会把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系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材料体现了儒家“富民”“教民”的政治思想,并且强调“先富后教”,因为“富民”是“教民”的基础(1分)。有了教育才使得人与禽兽有所区别,人们才能懂得父子讲亲爱,君臣讲礼义,夫妇讲内外之别,长幼讲尊卑次序,朋友讲真诚守信(1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繁荣,更应该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孟子认为如果人们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就和食兽没有区别了,而不是指现在的人们就是如此。
小题1:此材料表明的观点是儒家“富民”“教民”,结合现实理解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思厥先祖父
B.可谓智力孤危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而气候不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