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31题。
赵咨,字文楚,东部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大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也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迎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儿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朗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
B.诏书切让???????????????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干预。
2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父畅,为博士。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咨乃谢病去??②因请为设食.谢曰
B.①令敦煌曹皓??②欲令速朽
C.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②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D.①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②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
2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元储,也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30.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衍惭而退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延年轻时逮捕了王莽贵人魏氏的门客,为官执法严明;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不被接纳,见势就辞官离开了。临刑时富宗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为人刚正,执法不避权贵。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皇帝亲临馆舍检查囚犯罪状,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仪表出众,皇帝自叹不如,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小题4: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3分)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廉之,果枉 查访
B.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进献
C.付宫正,则酌其平矣 平息
D.帝为饬光禄官 整顿
2.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帝或告以振恤
B.帝恻然,投箸起/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
C.帝曰:“何为?”/且医何能活人
D.民家为子弟延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文忠素贤,(则)宪言可信乎?
B.后曰:“赎罪罚役,(乃)国家至恩。
C.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遂)谢曰
D.死生,命也,(虽)祷祀何益!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不求闻达于诸侯
C.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史晴澜先生①传
[清]林则徐 古人学邃行优,其素所抱具见诸施为者,皆有其实诣存焉。汉制,举博学,诏孝第,策贤良,未尝不求实学实行之士,而应制者名实不尽相符矣。后世礼为虚文,乐为虚器,诗书不过袭取,道德亦为虚名。
若吾乡晴澜太史,曼乎远矣。幼聪颖特出,而又嗜学。初试时兄弟三人,驹齿犹未落也,所试无不利。晴澜于诗文外兼工书法,才擅三长,每出人头地,而诚静自若,初无嚣矜气,然而声名著甚。群矜其腹之富,才气之大,笔力之雄健,未知其如何读书。数载中何以兄弟同膺选拔,登贤书,连捷南宫,步瀛洲,同时发越。若此几疑乃翁训课有异授。
迨询其渊源所自,乃翁立斋孝廉公,素重实学、崇经术。其为文,每穿穴经义,不蹈恒蹊,并有体会《论语》圣经原文,不袭前人常解者。晴澜兄弟,习聆庭训,究心于注疏经义,博览于史传百家,佐以欧苏,探乎濂洛,真积日久,根底深厚,非若竞习时艺者,学植剪薄②,文体卑弱。昔人谓昌黎韩子文约六经之旨,功起八代之衰者,此也。夫学之原本经,籍文以阐之,非游刃穴墟、挥斥八极、高远以希智惊愚也。由是以学古有获者,体诸身而为行,亦非必有奇迹异躅震耀一时也。
晴澜性端谨温厚和平,初无奇崛异人处。而其庭闱中,奉侍祖父母、父母,得重闱欢,恭兄友弟,怡怡如也。宗族中,恂恂然循子弟职,无所表见。然而无所表异于人者,其真诚实行,正为人所不能及。他如笃亲友,则数千里外,垫资运柩,如同里副车张某者,肩任其事,如亲兄弟然;厚乡里,济荒歉,不惜重资运米平粜,其时米未运而心已运之。诸如此类,皆济人济世之实心实事,未与他人道者。居恒自省功过。有《日省篇》亦乃祖志轩《问心篇》之旨,不求人知,益其功愈密,而德益厚,品弥高,有言所不能声者矣。
甲戌,晴澜入馆,派习国书。徐曾习之,谊兼扮榆③,心契其人,朝夕晤处,久而相得益厚,获谕其学问品谊。不数年,乃兄霞城弟鉴湖,相继入庶,悉其起居。道光十四年甲午,京察,霞城以一等授镇江守,同事江左,又悉其里居懿行,益重其为人。而惜其不获永年,以展其经济也,爰叙其生平,述其梗略,见其实学之足为世范,而不愧古人焉。(选自《林则徐全集》第五卷)
[注]①龚文炳,福建光泽县山头关新丰村人。字翘才,一字仲彪,号彪观,一号晴澜,生于清乾隆五十年。嘉庆十八年从生员选为拔贡,同年乡试录取为举人,翌年殿试荣获进士,朝考第七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因病回家静养。道光六年病愈后再度赴京,不幸中途旧病复发,卒于汉阳,终年四十二岁。②学植剪薄:学植,又写作“学殖”,指学问的积累与增进;剪薄,又写作“翦剥”,耗尽的意思。③枌榆:汉高祖的故乡。汉高祖初起兵时祷于枌榆社,后作为故乡的代称。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晴澜先生德厚品高的一组是(???? )
①同膺选拔,登贤书,连捷南宫,步瀛洲,同时发越
②每出人头地,而诚静自若
③其为文,每穿穴经义,不蹈恒蹊,并有体会《论语》圣经原文,不袭前人常解者
④数千里外,垫资运柩,如同里副车张某者,肩任其事,如亲兄弟然
⑤不惜重资运米平粜
⑥心契其人,朝夕晤处,久而相得益厚,获谕其学问品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